正文 第12章 鍾彬嫻—沒人在意你自責,行動才有說服力 (2)(1 / 3)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聽後頗有些感觸。說的是美國雅芳全球董事會主席兼首席行政長官鍾彬嫻女士某日接到兩份不同的邀請,一份是發自白宮,美國總統布什要召見她;一份是來自學校,去陪自己的女兒參加一場比賽。麵對兩個都很重要但又不能同時去參加的邀請,鍾女士沒有多加考慮,她毅然地放棄了前者,選擇了後者。

鍾彬嫻女士是美國雅芳公司成立117年以來所產生的第一位女性“一把手”,連續6次榮獲“全美50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且排名逐步靠前,2003年位列第三。按照咱們一般人的理解,麵對當今美國總統的邀請,鍾女士無論如何也要放下手頭所有事情,直赴白宮,晉見總統。還有什麼比總統接見這件事更為重要的?

為什麼選擇到學校去陪伴女兒參加活動,鍾女士的解釋是:今日不去見總統,今後還有的是機會。而對於女兒來說,什麼時候都不能讓她失望,不能讓女兒為此事而抱怨自己,那樣就會使自己後悔一輩子。這就是一位西方工商界成功女性對待子女的態度和做法,不僅看重自己的事業,而且看重自己的家庭,看重自己的子女,盡力追求事業的發展與家庭的平衡。

回頭看一看我們的一些成功人士,他們盡管取得了某些方麵的成功,被人們稱之為事業上的“強者”,可是對於家庭的經營。子女的管教則難以恭維。君不見,這些人士當中,有的不負家庭責任,隻任自己快活;有的富後嫌棄家人,變得薄情寡義;有的將家庭關係處理得一塌糊塗,矛盾不斷;有的過分看重個人的理想前程,追名逐利。最為叫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人還總是喜歡公開說什麼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母親),也不是一個好丈夫(妻子)”之類的道歉話語。聽多了這些看似深情、實則開脫的話,不免從內心深處開始瞧不起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一個連家庭都經營不好、連子女都教育不好、對自己的家人付出十分有限的人談何“成功”?

孩子和總統PK的這一役,在鍾彬嫻的生活法則中,孩子勝出了。這也折射出了鍾彬嫻的價值觀。她很重視孩子的感受,很重視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盡管她努力去做,但是她仍然認為作為一個母親,自己不是完美的。

《對話》的一名記者一次采訪了她:

記者:據我所知,您曾獲得過“美國傑出母親獎”。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您有沒有感受過比較脆弱、比較困惑的時候呢?

鍾彬嫻:當我的女兒剛出生時,我同我的男老板們經常會發生矛盾,遇到困難,那是14年前的事了。現在不同了,我學會了平衡。有時放棄公司的利益,有時要放棄個人的利益,重要的是平衡,不必有負罪感。

我用了十年的時間,學會了兩者兼顧。但最初的幾年,我是在困難中度過的。我擔心我不是一個好母親,又擔心不是一個好的行政官員。今天,我認為我是一個好母親,但不完美;好的管理者,但不完美。這已經可以了。

學會平衡,這是鍾彬嫻給我們的最好的答案和解釋。在現代社會中,女性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僅僅是圍著廚房轉的家庭主婦。隨著角色的轉換,女性也得到了很多學習的機會,也有很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自己的才能。

緣於多重角色的原因,女性也出現了很多尷尬,她們作為公司的一員,有自己的事業;作為家庭的一員是女兒、是夫人,還是孩子的母親。盡管這些角色的演出出場順序是不一樣的,也會起衝突,導致矛盾出現,因此要想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是很難的。

這就是當代女性遇到的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作為職場中的一員,完成工作是最起碼的要求,有時候還要去外邊應酬,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不能保證下班就回家當一位好太太、好母親。當工作和生活出現衝突的時候,很多女性猶豫不決,不知道何去何從,既舍放不下工作,又放不下丈夫和孩子。選擇工作,害怕丈夫和孩子的埋怨;選擇丈夫和孩子,又害怕在職場中失去自己的地位。

麵臨兩難選擇的時候,也許鍾彬嫻的成功會給我們一些啟示,那就是要學會平衡、學會取舍,沒有必要自責和難過。這樣,我們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才能真正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才能讓我們的事業和生活齊頭並進、蒸蒸日上。

馳騁外企: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

鍾彬嫻曾連續六年評為“全美50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這樣一位傑出女性的成功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很強的決斷力、有效的執行力,還有她驚人的忍耐力。關於她成功的因素,她自己說:“事實上,使我成功的很多因素在於中國文化對我的熏陶。我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了商界,我有過許多美國同事。我記得當初參加過一個培訓課,一共有35個人左右。兩個月後,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位。許多人認為那份工作沒有什麼意思,工作太苦、工作時間太長,但我父母對我說,你不能打退堂鼓,因為你是中國人。我深信:持之以恒、 努力奮鬥的精神,對我的事業幫助極大,使我做到了今天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