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憤怒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此前有兩百來個微軟的高級技術員工持續跳槽到Google。這一回,連微軟的全球副總裁也被挖了,是可忍,孰不可忍。Google挖腳李開複點燃了微軟這個火藥桶,它不惜以“撕破臉”來阻止李開複為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效力。要知道,李開複不但是搜索技術領域的專家,還是微軟中國戰略的設計師之一,肥水全流外人田,這外人還是自己的死對頭。
唐駿也曾效力微軟,曾是李開複的同事,他對李開複的跳槽看得很清:李開複在微軟工作多年,對微軟可以說既有功勞也有苦勞,深得比爾·蓋茨的賞識。所以他個人認為,微軟主要是針對Google,而不是李開複個人。
就在跳槽前一年的年底,李開複還曾說“微軟將是我服務的最後一個公司”,然而在半年後,李開複就決定要去Google。可以說,李開複是冒著被人質疑人品和誠信的風險跳槽的,去意已決。
同樣身為職業經理人的唐駿聲援李開複說:“評價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人品和誠信,應該更多地以職業經理人的實際行動和實際表現來談。例如,他有沒有全心全意為公司工作,他為公司奉獻了多少,以此來看,開複是非常敬業的。從公司層麵講,也要考慮對職業經理人的承諾和要求是否合理。”
相比於李開複離職時和微軟對簿公堂,唐駿離開微軟可以說皆大歡喜。陳永正授予他“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的榮譽,比爾·蓋茨還專門發來視頻動情地祝福唐駿。“我與微軟有充分的溝通。我與蓋茨以及鮑爾默總是進行大量的溝通,最終得到他們的諒解。”看來與微軟分手並非總是不歡而散。
職業經理人經常會麵臨新機會與老東家之間的取舍抉擇。“作為職業經理人,我並非不喜歡微軟,微軟是一個值得尊敬、也是一個強大的公司,即使我到了盛大後也仍這麼認為。我選擇盛大,也是迎接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新挑戰。我想開複去Google,也同樣是迎接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新挑戰。”唐駿把他們離開微軟的行為解釋為“挑戰”,其實不僅是挑戰自己,也是在挑戰微軟的度量。
李開複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人,他效力於蘋果、微軟,以及後來的穀歌。在評價自己的曆任東家時,李開複的措辭也相當講究:“蘋果(公司)是不惜血本的,為了用戶體驗可以犧牲一切,而且是靠大老板拍腦袋想出天才點子,大家跟著他走;微軟是一艘航空母艦,能夠把上萬個工程師組織起來,讓他們做一個非常困難的、非常大的軟件,然後做什麼都要做成第一;穀歌我覺得是一個非常迅速的互聯網公司,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做出最有創意的產品,然後一定是把用戶放在第一位。”
在微軟這艘巨大的航母上,李開複也好,唐駿也罷,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船員。當了解了這艘航母的結構之後,他們再停留下去位置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動,於是他們都選擇了離開,不過一個是充分溝通後離開,一個是自願選擇後默默地離開。顯然航母不是自家的菜園子,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於是,李開複成了微軟對簿公堂的第一個高級管理者。微軟很強大,生氣的時候也是非常可怕的。
李開複喜歡和大學生交流,在官司風波後,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露麵。後來見到大學生們,細心的人發現他瘦了。有人問他減肥的秘訣是什麼,李開複笑稱“和微軟打官司”。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身體上,能扛得住微軟起訴的也不多。
有道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身在職場,卻不像是身在海闊天空的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保密協議、非競爭性合作條款等的,把人捆得結結實實,就像《輸贏》、《圈子圈套》等職場小說中寫的那樣,進入一家企業容易,要自由自在地出來就難了,很多初涉職場的年輕人,在麵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總是幻想超過了現實。對那些有著“把廣告賣到南極去”的雄心壯誌的創業人,毫無“免疫”的能力。在一番苦幹之後,發現時間過去了,但自己的生活都還不能自保。再去找下一個工作,又慚愧自己的優勢竟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憑著激情就嫁人的婚姻是危險的,憑著激情就上崗也同樣風險。相比剛起步的民營企業,外企則在製度上更有保障,但也不是100%安全。所以很多人的辭職鬧得既不體麵又不經濟。對於普通的打工者來說,我們唯有在簽訂合同之前少一點理想主義,多一點切實的方案和思考。
冒險可以,切記盲目
李開複在蘋果電腦公司任語音組經理的時候,和公司CEO史考利得到美國當時最紅的早間電視節目《早安美國》的邀請,演示他們新發明的語音識別係統。
上節目前,史考利問他:“開複,你對演示成功的把握有多大?”那時,他們的係統剛剛搭建,因此李開複回答說:“大概90%吧。”史考利說:“你能想辦法讓這個幾率達到99%嗎?”李開複馬上回答說:“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