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李開複—個人價值在於創造不同 (3)(1 / 3)

第二天,他們上了節目,一切都很成功,甚至公司的股票都因此漲了兩塊錢。節目結束後,史考利對他說:“辛苦你了,你昨天改程序一定改到很晚吧?”這時李開複把真相告訴他:“其實,今天的係統和昨天沒有任何差別,你高估了我的編程和測試效率。”史考利驚訝地說:“你不是答應我說成功率可以提高到99%嗎?你該不是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上節目吧?”他說:“沒錯,成功率保證在99%以上,因為我今天帶了兩台電腦,而且把它們連接起來,如果一台出了問題,我們可以馬上切換到另外一台。根據概率原理,一台電腦失敗的可能性是10%,兩台獨立的機器都失敗的可能性就是10%×10%=1%,成功率自然是99%了!”

李開複不是一個老陳持重的保守派,他後來到微軟也總是在關鍵時刻冒險前行。

先是微軟總部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個研究院,李開複心動,決定要回中國創建研究院。在征詢朋友和同事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回中國時,幾乎沒有人讚成他的想法,他們說:“成功的中國人不會留在中國。”“回去?整天要和官員打交道、賠笑臉、說好話,多無聊啊!”還有一些中國同事列舉出了許多反對的理由,比如:小孩子要讀書,太太不願搬家,現在工作很滿意,已經有足夠的錢了,搬過去了早晚還得回來,等等。同事們都勸說他:“回國創辦微軟研究院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層層審批,還要承受來自微軟總部的巨大壓力,現在的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辦成。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正如淩誌軍在《追隨智慧》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大家“不可能”的建議反而激發了李開複執拗的天性,他從骨子裏透露出的一股熱情和幾分天真左右了他的抉擇。在其他人的反對麵前,他沒有退縮。他對妻子說:“管他呢,我自己先回去。我絕不相信中國所有優秀的人都出國了,在中國,總能找到喜歡科學研究的人。我就是要做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

李開複當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被記者稱為“天不怕地不怕”,其實,他知道,回中國創建研究院存在短期內的風險,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必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中心。作為能夠橫跨中西文化的華人,他覺得自己應該把握住這個回到中國的最好機會。

後來,微軟在中國創建的研究院取得了圓滿成功,李開複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年的理想。

生活就是這樣奇妙,我們做一件事情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點不安分的冒險精神。李開複在這方麵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而思科(中國)總裁杜家濱的冒險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杜家濱笑稱他在任思科(中國)總裁的這十幾年是名副其實的“冒險之旅”。在他的冒險之旅中,令杜家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99年。當時的思科接到一份訂單,要求在一個月之內幫中國聯通做VIOP(網絡電話),當時的杜家濱很難抉擇,如果做成的話,可以一下子打開局麵,成功地開辟中國的電信市場;而如果做不成的話,那將使思科這個品牌名譽掃地。杜家濱認真地分析了這項業務的難度以及思科在人力、技術等方麵的支持程度,最後還是答應並且順利地完成。杜家濱在每次冒險做決定的時候,他總是會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杜家濱會考慮他的產品智能化的程度,還有就是計算時間,最好的技術能否在第一時間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第二,競爭對手隨時都在挑戰思科,如果稍稍休息,競爭對手又追了上來,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要了解行業進展的程度,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