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女老板”人物肖像譜(3 / 3)

第一,加油不分晝夜,隨來隨加,不能怕麻煩;第二,對待客戶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發揮設備優勢,停電與不停電一個樣,照常服務。

三條服務條約,如板上釘釘,不容絲毫鬆懈。

環球石油公司的優質服務,果然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效益。僅開業的第三年,銷售各類油量高達14000多噸,營業額突破2000多萬元,上繳各類稅收160多萬元,創企業純利潤140萬元。

在這之後,環球石油公司愈發進入良性循環,客戶穩定,經濟效益逐年大幅度增加。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由於新增加的企業滾雪球一樣急速膨脹,油料便成了緊俏貨。加之一些油販子靠倒賣油料從中漁利,在油料供應單位工作便被視為“肥缺”。

然而,楊熙鳳卻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為了保持廉潔,她把家庭住址像“密電碼”一樣不告訴任何人。

但是,即使這樣,也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些利欲熏心的人,想方設法也要闖進楊熙鳳的家。

楊熙鳳呢,對於不同的人采取不同政策。

對於確屬企業缺油找上門來的,她問明情況後,答應一定幫助解決,保證企業不因為缺油而影響生產。

對於屬於削尖腦袋靠倒賣油料為個人撈錢的,她耐心說明公司的規定,婉言拒絕。

但是,有一點她是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的。即不管是為企業解決油料還是為個人撈外快而拎來的大兜小兜禮品及要塞給她的鈔票,她臉蛋子呱嗒一放,一本正經地請他們怎麼拿來的還是怎麼拿回去,不然可就不要怪她翻臉不認人。

對於楊熙鳳的做法,自然是褒貶不一。

“現在的人,誰不跟錢親。可環球石油公司那姓楊的娘兒們對錢卻是六親不認,純屬傻帽兒一個。”貶損者冷言譏誚。

“甭看現在不少人唯利是圖,利用手中的權往個人腰包裏撈錢,但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利益所惑仍大有人在,開發區環球石油公司的楊經理就是其中的一個。”褒獎者發出由衷的讚歎。

楊熙鳳麵對讚譽和譏諷怎麼說呢?

“不管有人罵我也好,表揚我也好,我都不在意。那麼要問我在意什麼呢,我在意的是環球石油公司的聲譽和經濟效益。”

楊熙鳳這番話,還真有點“大巧在所不為”的境界。

那麼,楊熙鳳被評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優秀經理則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C 她叫賀世錦,開發區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

副總工程師進入“女老板”行列,讀者看過開發區工委副書記史蓮喜一文前的“開場白”,或許就“見怪不怪”了。

提起賀世錦頭銜,還不僅隻是開發區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還兼工程部部長。

50有6的賀世錦,已經步入老年行列了。但她精神矍鑠,沒有絲毫老態的跡象,精力異常充沛,身體也無大恙,一年365天很少坐在辦公室裏,要找她10次會是8次在建築工地才能撞見她,並且很難抓住她談點施工以外的話題。

她太忙了。

她這種忙碌似乎是一種慣性使然。

是啊,在建築行業工作了30多個春秋的賀世錦,已經養成了一種難以改變的工作作風。

1957年,賀世錦畢業於天津工學院。風華正茂的年齡,趕上提倡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相結合的時代,自她走出大學的校門便一步跨到建築工地,在艱苦的勞動中“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

從小性格潑辣的賀世錦,來到建築工地就沒有要求過照顧。和泥,砌磚,推車,拉土,甚至上腳手架,爬煙筒,凡是建築工人幹的,她都一展身手。

知道內情的人了解,那年月建築行業的工人不像大工廠裏的工人素質高。什麼文盲呀,勞教釋放犯呀,還有外地來的“盲流”呀,好賴參差,魚蝦混雜,一個女大學生要想在這麼個圈子裏站住腳跟,並且無人敢戲弄,的確不易。

可是賀世錦不但穩穩當當地戳在了工地上,而且令工人們敬畏幾分。

巾幗不讓須眉!

她憑什麼?

一憑苦幹實幹,二憑真才實學。

比賣力氣,她不甘認輸。

比工程技術,她縱橫捭闔,技高一籌。

文唱武打,爐火純青。

你想,怎麼會不使那幫“哥兒們”折服?

到底是藝高人膽大呢,還是膽大人藝高?

春節前夕,北洋集裝箱廠房屋頂出了毛病。賀世錦聽到報告後,立刻來到工地,爬上14米的屋頂,細致檢査,尋找問題的症結。

初一、初二、初三,春節放假時間,她都工作在工地上,迅速攻克了難點,保證了正常施工。

賀世錦作為副總工程師,又兼工程部部長,又要搞工程設計,又要抓工程進度,還要抓工程質量和工程協調,哪一個工程項目她都得管,哪一個技術難點她都得在現場解決,哪一個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都需要她解決,她怎麼能不整天像個走馬燈,忙得腳後跟幾乎不沾地呢?

她忙。

她累。

她卻從來沒有怨言。

為什麼?

“開發區的人,每天都挺緊張。我呢,也是閑不住。越忙,反而越覺得心裏很充實。這大概就是開發區人生活的特殊意義吧。”

一個涵蓋麵很大的定義,卻道出了她對人生價值的理想和求索。

賀世錦就是這樣每天以昂揚而充沛的精力和腳踏實地的工作在充實著自己,同時也在充實著生活空間。

在開發區,一座座由賀世錦設計或者組織施工的廠房拔地而起,巍峨壯觀。

這些新建築的廠房以親切的笑靨迎來一批批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國外客商,又以寬闊的胸襟擁抱著一批批不同類型的先進技術設備,以及一批批朝氣勃勃的中國青年員工。

賀世錦設計的西南角高屋滑模工藝,博得了曆來被認為“同行是冤家”的設計者的由衷褒獎和交口稱許,被譽為達到國內一流設計水準。

成功的喜悅,辛勞的碩果,並沒有令賀世錦陶醉。

而今,她依然一如既往地在開發區這片爭分奪秒耕耘的土地上奉獻著自己的血汗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