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你說她像誰?——“女老板”人物肖像之三(1 / 2)

她是個大學生,卻沒有大學生所刻有的文縐、高傲和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她是個少婦,卻沒有少婦的嬌弱和雍容;她是個“外來妹”,卻沒有“外來妹”那種靦腆、怯懦和一心追逐銅臭的野性;她是個中外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卻沒有“暴發戶”式人物的做作、狡黠和不可一世。她所擁有的,既有大學生的聰穎,又有少婦的落落大方,還具備“外來妹”敢於闖世界的魄力以及中外合資企業“老板”的機智、剛毅和灑脫。

她身材適中,胖瘦相宜,白皙的臉頰和秀氣的眉眼中流瀉著難以排遣的疲憊和憔悴。在兩個月之前,她剛剛毛遂自薦並以絕對稱不上雄健的肩胛擔起了中美合資的天津興業室內裝飾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重任。

“她純粹是自找苦吃。”有人這樣說。

她呢,也來個順竿爬:“這完全是我自找的。”

不是麼?從河北滄州考入成都科技大學的她,1985年畢業分配時,她崇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條,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對接,毅然將“載體”選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談到當時的“自我設計”,她這樣勾畫道:“我要去工廠,先當技術員,到工段長,到車間主任,到廠長,再到什麼局長,太漫長;如果走機關的發展線路,從辦事員,到副科長,到科長,再到什麼局長,生活太刻板。我雖然是個女同誌,可生性就不喜歡循規蹈矩,倒是喜歡闖蕩一番。於是,我認定開發區會給我提供這個舞台,就義無返顧地來了。”

她來到開發區,正處於“小平房辦洋務”的起步階段。任憑她選擇的崗位很多:管委會機關、外貿公司、金融保險、財政稅收,可她卻認定去投資公司,幹起了項目談判經理,去跟洋人“逗嘴皮子”。在大學,她學的是高分子化學,搞談判,需要公關本領,要思維敏捷、反應快速、應變能力強,又要掌握廣博的經濟信息以及巧舌如簧和善解人意。她行麼?

“我一定能行。”她心裏充滿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助產士。在開發區年輕的談判隊伍中,她談成的項目名列前茅。如今已投產的奇士美口紅、華信地毯和福發皮鞋製造有限公司等就是她的傑作。

其實,每談成一個項目都並非輕而易舉。整天斡旋於投資各方,為他們提供經濟谘詢,提供項目信息,組織中方和外方進行可行性研究,幫助起草合同章程,總之,要打通立項前的各個關節。忙麼?忙。累麼?累。但她自得其樂。她說:“在談判項目的運籌中,我覺得自己一天天了解了什麼叫國際市場,什麼叫商品經濟,什麼叫競爭,也覺得自己一天天走向了國際市場,走向了商品經濟,走向了競爭。”這種觀念的質變,正是在曆史與機遇失之交臂中她能把握住自己坐標的素質構成。

果然兩年以後,她不甘當“紅娘”了,她要登上開發區經濟技術發展競爭的舞台,並且要唱主角。她先是出任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將擔任項目談判經理錘煉出來的組織才幹和應變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又從“洋人”身上學到了精湛的經營推銷術,使之雙翼豐滿,她要在商品經濟的競爭中振翅翱翔了。

可是,她出任興業室內裝飾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迎接她的並不是滿地的鮮花和如雷的掌聲,而是難以追回的25萬美元的拖欠款和日趨嚴重的產量越來越高而價格越來越低的逆差,企業一蹶不振。

在中外合資企業中,企業的統帥人物決沒有“組織任命”和“指派”這一說,完全是一種膽魄和能力的公平競爭。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她要充當“弄潮兒”,完全屬“木匠帶枷”。

她上任的“第一腳”,踢出一個“全額承包”。以她的話說,叫做“風險人人擔,效益大家闖。不養閑人,不養懶人,不養庸人。誰完不成規定的效益就‘開’誰。”

她上任的“第二腳”,是在60名生產工人中裁減20名,並且鄭重向生產部主任聲明:裁減的20名工人,如果有一個人直接找她質問,明天他連同那名工人一起再也不要到公司上班。

“總經理,請您再慎重考慮一下吧。”生產部主任麵露難色,又不無憂慮。

“有話明說。”

“您別忘了,要裁掉的20名工人中,可能大多是您介紹到公司裏來的。”生產部主任隻好徹底攤牌。

她聞聽心裏“咕咚”一聲,但立刻開口回答:“這不關你的事兒,你說裁掉誰就裁掉誰。”

“那我可就不管不顧了?”生產部主任想再套套底。

“我都不怕,你還怕什麼呢?!”她來了個斬釘截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