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後,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在“三北”地區的銷售點已是星羅棋布,並且知名度大增。於是,劉月琴又不失時機地對銷售員采取了“定片、定售銷量、定工資”的承包形式。
這一年,盡管“三北”地毯銷售市場呈疲軟狀態,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卻當年實現利潤85萬元人民幣。
轉年,劉月琴指揮公司5名銷售員揮師南下,搶占中南西南地毯銷售市場,並且對銷售員采取以回款為依據實施利潤提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這樣一來,不僅上半年實現利潤650萬元人民幣,而且將過去拖欠公司的48萬元人民幣也追了回來。
隨著公司銷售渠道拓寬,使企業從一蹶不振中奮起,在經濟上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劉月琴決定在“人”的問題上動大手術。
劉月琴針對生產車間人浮於事的現象,提出由生產車間自己承包,條件是“定額定資,人數不限”,即: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車間根據公司下達的生產指標,自己決定用多少工人。
這樣一刀下去,車間將原來的39名工人隻保留18人,餘下的21人給一定的生活保障金,“放長假”。上崗的18名工人,車間嚴格按照工序化解:定崗、定員、定額、定獎勵指標。將職工利益與企業生產狀況緊密掛鉤,息息相關,使職工真正感到“幹多沒白幹,幹少拿不到錢”。從而,實現了“人人扛目標,人人有壓力”,“廠榮我榮,廠衰我衰”。工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由於實行全員承包,真正撤掉了鐵交椅,打破了鐵飯碗,取消了鐵工資。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在中外合資企業,鐵飯碗和鐵工資都好解決,而鐵交椅依然是個棘手的難題。外方老板毋須講,而中方的頭頭腦腦或多或少都有“背景”,搬掉哪一個都是“太歲爺頭上動土”。劉月琴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上乘表演?
“不敢撤掉鐵交椅,實行全員承包就會流於空話。”劉月琴這樣說。
那麼,劉月琴又是怎樣做的呢?
華信地毯有限公司領導幹部層中,有一位被稱為“三朝元老”的人物。公司實行全員承包後,他也不甘示弱地承包了一個部門。結果第一年沒有打開局麵,第二年又原地踏步。按照承包合同,連續兩年沒達到公司規定的指標就將被辭退。對這樣一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人物怎麼辦?
“辭退!”劉月琴不含糊。
公司的“三朝元老”被辭退,在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的震撼不亞於17年前唐山大地震受到的波及,從此上上下下視承包合同為律條,誰也不敢慵怠和褻瀆。
承包合同的嚴肅性形成了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堅不可摧的凝聚力。而公司員工的凝聚力在不斷地強化著承包合同的品位。
最近,華信地毯有限公司又製定了“以銷售為龍頭,以品種、技術為先導”的戰略方針,集中力量大搞新品種的技術開發。先後推出了令地毯市場耳目一新的壁毯、汽車毯、展覽毯等新產品,使華信在同行業中聲名大振。
而作為華信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劉月琴呢,她應該得到的並沒有與公司的興旺美好成正比。
她依然像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樣,在總經理辦公室裏,在車間裏,顯示著溫柔的瀟灑。但是,兩年全員承包,她付出了幾多青春,眼角依稀爬上少許魚尾紋,疲憊的神色顯得還是那樣憔悴,大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
可是,據“有關人士”透露,她的“個人問題”仍未如願。
又據“有關人士”透露,劉月琴對“個人問題”並非“高不攀低不就”,也並非是“好高騖遠”的主兒。
那麼,她為什麼至今沒有選擇到佳偶呢?
她,付出得太多了,她也投入得太多了。
生活應該補償她。
雖然失去的已經失去了。
尚未失去的但願不要再失去。
啊,“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願此意境真實地闖入劉月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