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的生活,我總以為是冷冰冰的,弟子們都是被“洗腦”了才死心塌地地追隨師父。其實,在當年上山的時候,他們已被師父的以身作則所觸動。
一位師兄曾在一個下雨的晚上,坐在帳篷裏給我講他們剛剛上山時的場景,聽起來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那一年,他馬上就要畢業了。聽說師父打算上山修行,於是放棄了工作,直接跟隨師父上了終南山。本來計劃呆上100天的,於是隻帶了夏天的衣服。
沒有想到一呆就是兩年半才下山,中途家也沒有回。
那個時候的師父更厲害,連衣服都沒有帶,隻帶了兩大包書。
雨水淅淅瀝瀝地打擊在帳篷的雨布上,發出雜亂的噗噗聲。師兄心靜如水地講著當年的故事。
“剛開始上山的時候,條件比現在差遠了。山上常常會看到野豬和毒蛇,師父住的山洞是民國前人廢棄的,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四五個人一起擠在狹窄,而又陰暗潮濕的山洞中。
每天睡覺時間隻有一兩個小時。
我問:“山洞那麼小,怎麼擠得下你們五個人?”
“擠得下,因為我們是坐著睡覺。不僅如此,還得天天挨師父的罵。上山第一天我就想著下山了,但是我告訴自己不能輕易放棄。於是熬下來了,一呆就是兩年半。那個時候吃的還沒有現在好。”
“不會吧。現在咱天天吃的是土豆,還有比這個更差的?”
師兄說:“那個時候連土豆都沒有。”
“師兄,那你們吃什麼呢?”
“我們吃山下帶來的麵條,因為食物相當緊張,所以弟子們經常采些野菜和鬆針。當時還專門買了一本野菜大全,但是依舊不敢瞎采,認識的野菜也隻有蒲公英。”
“蒲公英的味道還不錯吧?純天然的綠色植物。”
“好吃個鬼。拌著蒲公英下麵條吃,一揭開鍋,就見到一鍋黑水泡麵條,看得讓人難以下咽。有次師爺來,看到我們吃這個,立刻就走了,怕中毒。太惡心了。”說到這裏,師兄頓了頓,歎了口氣,
“不過最難接受的不是蒲公英,而是鬆針,吃一口就想吐,極度難吃?。但是師父逼著我們必須在吃飯前吃一大把鬆針。本來饑腸轆轆的人,隻要在飯前吃上一口鬆針,立馬就沒有食欲了。而且必須得把鬆針吃完,不能浪費,這是命令。”
我聽著感覺很難受,便說道:“是不是和現在一樣,師父吃好的,你們就吃草啃鬆針?”
師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像你們普通人看到每天師父吃好的,我們吃最差的,總覺得師父對我們不公平。其實你們錯了。你們是沒有看到師父以前吃的苦。我們能夠死心塌地地跟著師父也是有原因了。剛上山那會兒,黴腐的食物師父第一個帶頭吃,蒲公英看起來很惡心,師父也是第一個動筷子示範的,還有鬆針,師父一把一把地吃,從來不浪費,從來都是第一個吃完。其實師父很照顧我們,師父時時刻刻關心著我們的安全。那個時候,隻要有人要出去上廁所,必須有另外一個人陪著,防止野獸侵襲,並且出去的時間太長了也會遭受到師父的責罵。”
這時我才頓悟過來,上山時看到的如此複雜的禮節都是他們在山上與惡劣自然環境鬥爭而設立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修行。
“采蒲公英非常辛苦。山洞周邊的蒲公英采完了之後就得翻山去采,要走一個小時山路。那個時候,我們是在別人房子周邊采,因為那裏的蒲公英非常大,非常豐碩,我們采的很開心。但是別人整天盯著我們,怕我們是賊,到這裏偷別人的農作物。久而久之,看到我們也從來沒有偷過東西,也就對我們放鬆警惕了。由於長時間穿的是那幾件衣服,我們渾身開始變得髒兮兮的,衣衫變得襤褸。別人以為我們是乞丐。山下好心的村民就把不要的衣物送給我們防寒保暖。”
確實,我在練功的時候看到師兄們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有摩托車廣告服,有爛皮衣,有破球鞋等等。
我思考了一下,用委婉的方式問了一下身旁的另一個師兄:“師兄,山上的泉水這麼冷,到夏天應該也很刺骨吧?你們敢不敢用這個水洗澡呢?”
師兄說:”到了夏天也一樣的冷,我們敢衝澡,但是我們一般不洗澡。”
“一般不洗澡!那至少也洗幾回吧?多久洗一次呢?”
“一年洗一兩回吧。我們頭發也很少洗的,大約也是一年洗一兩回吧。”
我徹底被震驚了,繼續問:“你們天天高強度地訓練,大汗淋漓,身上不難受嗎?要是長時間不洗澡,又連續遇上陰雨天了,身上都恨不得長蘑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