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屋麵構造設計(二)(3 / 3)

(二)鋼筋混凝土坡屋麵

坡屋頂瓦屋麵是傳統的坡屋麵防水方式,而鋼筋混凝土坡屋麵則是以與平屋頂相類似的防水方式防水,即以剛性防水為主。根據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鋼筋混凝土坡屋麵可分為兩種形式:現澆鋼筋混凝土坡屋麵與空心板鋪設坡屋麵。因其防水層的防水性能較好,所以坡度一般較小。

現澆鋼筋混凝土坡屋麵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屋麵上須再做一層防水砂漿,厚度20米左右;而采用空心板擱置坡屋麵,則須在空心板上做剛性防水層,如扣mm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等。在屋麵防水層之上,一般用水泥砂漿粘貼裝飾層,如小波形瓦、琉璃瓦等。

采用鋼筋混凝土坡屋麵,防水性能可靠,可以形成多種屋麵的形式,並可使用多種屋麵的裝飾材料,營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坡屋麵構造。

四、坡屋麵的其他構造

(一)縱牆挑簷

1.磚挑簷

磚挑簷適用於出挑較小的簷口。出挑時,每兩皮磚同時挑出,每次挑出1/4磚總挑出長度與牆厚有關,一般不超過牆厚的1/2。出挑太長會造成簷口局部重心外移,引起簷口的塌落。磚挑簷構造。

2.屋麵板挑簷

屋麵板挑簷時,是將屋麵板直接伸出外牆形成。由於屋麵板太薄,簷口出挑長度一般不大於300mm。

3.挑簷木挑簷

為解決屋麵板因薄而不能挑出太長的問題,可在橫牆中砌入挑簷木。當屋架承重時,可在屋架下弦做托梁挑簷木,變挑簷木端頭與封簷板結合,作為屋麵板的支承結構,變屋麵板懸挑受力為挑簷木懸挑受力,挑簷可以適當加大。

4.挑簷檁挑簷

利用屋架下弦做托木或在橫牆中砌人挑梁,其端頭加一檁條,檁條則由挑梁或托木支承,這根檁條稱為“挑簷檁”。挑簷檁與簷牆上沿遊木的距離,不宜大於屋麵檁條的間距。

挑簷檁挑簷與挑簷木挑簷的區別,主要在於屋麵板擱置的方向不同,前者屋麵板擱置在檁條上,後者擱置在挑簷木上。

5.挑簷下吊頂棚

在簷牆外側與簷外口同高處埋設防腐木磚,釘上擱柵;在封簷板一端將另一擱柵釘在托木、挑簷木或挑椽上。然後,即可做簷下吊頂棚,吊頂棚麵層可采用條板抹灰,或釘露縫板條等。挑簷吊頂棚構造。

(二)簷溝

1.外簷溝與雨水管

在坡屋麵有組織的排水中,挑簷外側都設有簷溝。由於坡屋麵挑簷一般都很脆弱,簷溝和雨水管隻能采用輕質耐水的材料製做,如鍍鋅鐵皮、石棉水泥、玻璃鋼、缸瓦等。鍍鋅鐵皮易於製作和處理,一般多用之。

鍍鋅鐵皮簷溝有矩形和半圓形之分,雨水管有矩形和圓形之別,其尺寸應根據集水的需要和鐵皮的經濟裁切而定。常用的尺寸,雨水管的數量宜每隔10-根,也可以用以下原則作大致地驗算,即每化米2雨水管麵積可以容納1-2.5mm的屋麵排水,降雨量大的地區應取小值,而降雨量小的地區可取較大值。鐵皮簷溝、雨水管均采用專用的鐵製卡具固定在簷口、牆上或屋麵板上,卡具間距900-1200mm。鍍鋅鐵皮簷溝、水頭雨水管及固定鐵件。

2.包簷簷溝

包簷是將縱外牆出頂做成女兒牆的簷口形式。在包簷構造中,主要是排水問題,必須在女兒牆內做簷溝,稱為“包簷簷溝”。不同的屋麵結構做法不盡相同,一般采用鍍鋅鐵皮製做。將簷溝的一側釘在屋麵板上,用油氈蓋住,另一側做女兒牆泛水。是包簷簷溝的一例。

3.鋼筋混凝土掛瓦板簷溝

掛瓦板簷溝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預製簷溝,有時也利用屋麵圈梁帶懸挑簷溝。掛瓦板簷溝分外簷溝和女兒牆內簷溝兩種。外簷溝的做法是:當山牆承重時,從橫牆中伸出挑梁擱置簷溝板,當屋架承重時,從屋架上弦通過預埋鐵件的焊接,伸出挑梁,然後在挑梁上放置預製鋼筋混凝土簷溝,女兒牆內簷溝也是采用預製鋼筋混凝土簷溝,簷溝靠女兒牆一側做油氈泛水,另一端伸入瓦底封頭,簷溝內做二氈三油防水層。鋼筋混凝土簷溝出水口的構造均與平屋頂的有關構造類似。

(三)山牆簷口

1.山牆挑簷

山牆挑簷,又稱“懸山”。對檁式結構,懸山的做法是將屋麵檁條挑出山牆支承屋麵板;對橡式結構,則須從山牆邊第一排椽架上挑出短檁作為屋麵板的支承構件。當挑簷的屋麵板釘好後,在檁條的端部釘封簷板,稱為“博風板”,並將挑簷上的瓦就此斬齊,用混合砂漿加紙筋麻刀封邊壓頂,壓頂高為8-10mm,寬為10-120mm,俗稱為、“封山壓邊”或“瓦出線”,山牆挑簷下也可埋置木磚釘擱柵做挑簷下吊頂棚。

硬山封簷是將山牆的頂端與屋麵置於同一平麵內,瓦不挑出山牆。為方便造型,可將山牆頂端向外側挑出一至二皮磚。平瓦應砌上牆頂,再用水泥砂漿嵌縫壓邊,抹出瓦出線。

3.出山泛水

出山是把山牆砌出屋頂的做法。由於在山牆和屋麵交接處容易出現漏水,因此必須做泛水。泛水的做法有挑磚抹灰、青瓦做漿和鍍鋅鐵皮泛水三種。出山泛水構造。

4.斜天溝

斜天溝是由相交屋麵形成的。普通平瓦在此處無法搭接,必須設置天溝。斜天溝一般用鍍鋅鐵皮製做,或用缸瓦。

(四)煙囪泛水

煙囪在出屋頂時,也存在與屋麵的交接縫,因此必須在煙囪四周與屋麵相交的部位做泛水構造。常采用的是鍍鋅鐵皮泛水和麻刀灰漿泛水兩種。當采用鍍鋅鐵皮泛水,要注意煙囪上方的鐵皮應壓在瓦下,而煙囪下方的鐵皮應蓋在瓦上;若采用麻刀灰漿泛水,要注意使雨水下流時,瓦上的雨水不會灌入接縫,即要使煙囪上方的麻刀灰漿在瓦之下,而煙囪兩側及下方的麻刀灰漿必須能使雨水流到瓦上。煙囪的泛水構造。

(五)屋脊

屋脊是坡屋頂坡麵相交形成的,屋脊兩側屋麵上的瓦片也在此相接,相接的方式是采用脊瓦。脊瓦將屋麵的瓦收頭,使屋脊不會滲漏雨水,並使瓦屋麵完整美觀。脊瓦的鋪設方法,一般先用水泥石灰麻刀砂漿將屋脊兩側的瓦縫沿屋脊線方向嵌牢填實,然後瓦底抹灰蓋上脊瓦封頂。

五、坡屋頂的頂棚與保溫、隔熱

(一)頂棚

坡屋頂的頂棚一般做在屋架下弦,形成水平的吊頂棚,使房間整潔美觀;同時,也可以順坡麵在斜屋麵板下直接做頂棚,形成斜天花,以降低造價或利用空間。當采用掛瓦板旱麵時,可直接在板底做粉刷頂棚。

坡屋麵吊頂棚與一般樓麵吊頂棚的做法相似。先將主擱柵兩端固定在屋架的下弦,當采用橫牆承重時可以擱置在橫牆上。若房屋開間較大,在主擱柵的中部宜再設一或兩根吊筋拉住主擱柵,以減小主擱柵的撓曲。吊筋可以掛在檁條上,也可以用斜拉吊筋吊在屋架的上弦,沿牆布置的擱柵可將其直接釘在牆的預埋木磚上。其截麵尺寸根據房屋開間的大小而定。主擱柵以下的做法均與一般樓層吊頂棚相同。坡屋頂吊頂頂棚構造。

斜頂棚的做法是將頂棚擱柵直接釘子檁條下,再做條板抹灰或其他麵板。

(二)坡屋頂的保溫

坡屋頂的保溫層一般設在吊頂棚之上。做法是先在頂棚擱柵上鋪板,板上鋪貼油紙作隔汽層,再鋪設保溫材料,保溫材料多為鬆散的輕質材料,有時也采用籠糠、木屑等作保溫材料。若同時在山牆上開洞設窗,加強通風,排除濕氣,保持保溫材料的幹燥,保溫性能會更好。吊頂棚保溫屋麵構造。

在不設吊頂棚的坡屋頂中,可將保溫材料置於屋麵層中或檁條之間,幾種保溫層置於屋麵層之中的示例。

(三)坡屋頂的隔熱與通風

坡屋麵的隔熱可以采取與設置保溫層相同的方法,即在吊頂棚之上鋪設隔棚,也可以將隔熱材料置於屋麵層之間。炎熱的地區夏季雨水較多,設置隔熱層的屋麵更要注意防止滲漏,否則一旦隔熱材料受潮,便會失去隔熱性能。

通風也是坡屋頂隔熱的另一主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吊頂棚的空氣間層進行通風,通風口常設於山牆上。當屋頂麵積較大時,可在屋頂坡麵上開設通風窗,俗稱“老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