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1)
康熙六十一年春。
半個月前,胤禛應旨去了山東。說來並不是什麼太要緊的差事,隻是曾經數次大旱,近幾年情況雖好轉許多,朝廷依然每年派人去查看,一來一去,也不過月餘。可在出門前,胤禛竟特意將我叫到房中,反複叮囑,一,弘曆住在宮中,斷不要輕易接回府;二,除了進宮請安,不許府中任何人再隨意外出;三,不留宿外客。看他神情嚴肅,我沒有多問,一一應下。他又另囑咐弘時看護內宅,凡事要與我商議。
胤禛走了,卻把他的嚴正以待傳給了我。如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波,為何他這麼擔心,這麼緊張?記得臨行前幾天的夜裏,他又是思念十三阿哥,說皇阿瑪近日曾提起敏妃娘娘,也許也想十三弟了。這麼想著,心突然緊張,老父已是燈枯油盡之時,此刻的心應該是最軟的,一旦他……心一緊,天哪!
思慮再三,決定見胤禟一麵,時已至此,再不見,也許就來不及了……
送信去了秋水閣很快就有了回音,這天午後,我悄悄出門來到秋水閣。見到胤禟,他似對我的邀約也並不意外,彼此見麵沒有多客套,落座。
“找我何事?”他開門見山。
“把他們接回來吧。”
“接回來?”
“嗯。”
他看著我,沒有立刻答話,眼中意味越來越深……
自從十四阿哥被授王爵封大將軍,他們那邊的希望陡然而升,更在捷報頻傳後,似勝券穩握、大局已定,就連避諱議儲十幾載的朝中都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聲音,眼看老皇遲暮,這新皇的人選實在是太過明顯。此刻不“預言”,不投靠,更待何時?
可隨著西邊戰事趨緩,邊疆穩定,本該凱旋而歸的大將軍卻遲遲沒有收到回朝的聖旨,就連朝臣主動提出另遣別將守衛換大將軍回京都被康熙叉開了話。去年冬,康熙的身體越加虛弱,一場小風寒竟臥床一月有餘。十四阿哥終於沉不住氣,以述職為名,臘月裏私自跑回了京城。
康熙看到他也似十分高興,父子親熱有加,更大加賞賜。今年的乾清宮家宴也格外熱鬧,八阿哥他們乃至朝臣都以為這便是大局即定之時,可誰曾想,一過完年,康熙就一道聖旨把十四阿哥送回了千裏之外,並囑他鎮守邊疆,不得隨意離職回京。人們震驚之餘,心中都隱隱有了最終的眉目,這一去,不到老皇駕崩他是回不來了,那這最後的人選……還能是誰……
“好,是該接他們回來了。”
原以為他還要多問幾句,可他沒有……他一定是以為我們已經吃定了那最後的結果。畢竟在他們眼中,康熙連立了戰功的十四阿哥都不再見,對犯了錯的十三阿哥要見的可能性很小,而胤禛繼位,第一件事一定是解救十三阿哥……
“接回來還送回府中。也要小心才是。”
“那是自然。這次回來,恐怕就不能安排你們見麵了。”
“不妨。小心為上。”
“嗯。”
說完正事,兩人都沒了話,靜靜坐著……
他提了壺給我斟茶,一眼瞥見他眼角的皺紋,心不由一酸,這些年他也累,不爭皇位卻也累……八阿哥勢氣盛的時候,他鞍前馬後,出謀劃策,八阿哥倒了,他以命做保爭辯康熙,八阿哥病了,眾人離棄,他又跪求康熙遣醫問診;十四阿哥出征,又是他暗中讚送軍費銀兩……為了自己根本不想要的東西,他毫無保留、傾盡所有……
這世間,就是有他這樣的人才有了人情,隻可惜,卻把如此多情之人錯生在最無情的皇家……
用過茶,我起身告辭,走到雅間門口,他輕聲叫秋兒,我扭頭,他隻有兩個字:別怕……
初時聽了,並不覺怎樣,可回到府中,越想越覺得他話中有話,我卻怎麼都想不明白,心亂不已。傍晚用了飯,又和弘時到各院去看了一下,便吩咐人關門鎖院,不再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