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七章 劉伯溫(2 / 2)

“不過一介匹夫罷了,談何雅興,倒是子安兄,終於誌得意滿,做了官,遂了心願。”劉伯溫又拱了拱手,笑道,“對了,還未見過大人!”

當然,他此時是舉人,也隻是行拱手禮罷了。

“不過一個八品的知事!”施耐庵搖了搖頭,叫苦不迭,堂堂進士出身,也隻能做個八品沒有實權的小官,“哎,還不過人家富家人,隻要舍得投銀子,就能捐個五品的員外。”

進得廳堂,分主客坐罷,劉伯溫叫書童奉茶後,又問道:“如今明教勢力愈發壯大,事兒也挺多的,子安兄怎的就有時間到青田來?”

“說來也荒唐,那江浙右丞相,乃是個蒙古人,崇信釋教,江浙明教借殼釋教,自稱是什麼白蓮教,乃是釋教分支,並捐了十萬銀,竟讓一個明教教徒當上了江浙平章事,這是何其荒唐的事情,方臘之事,恐再波及江南矣!”施耐庵一時間頓足捶胸不已,“身居廟堂而不為天下計,位尊宰輔而不為蒼生謀,大元危矣!”

“天下,蒼生,江山,百姓,都是過於飄渺的詞,不談也罷,子安兄不必過於憂慮。”劉伯溫隨性一笑,又道,“還是那朱文公自在,一生治經,不曾旁騖政事,真正我讀書人之楷模,來來來,我就猜到子安兄會來,特意買了兩個燒餅。”

“也罷,待我再幹幾年,若再不得誌,便回鄉著書立學去!”施耐庵倒也看得開,說罷,接過燒餅,二人都哈哈大笑。

話回高麗。

“下官呂昶見過公主殿下!”在德寧公主和蘭兒犒賞漢人和高麗人的時候,呂昶剛好也前來幫忙。

“免禮,待到開城完成大婚以後,大元國便又少了一位公主,高麗又多了一位蒙古王後了。”德寧公主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也懂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道理。

“殿下的仁德,乃是高麗和高麗王之福!”呂昶還未說話,反倒是蘭兒先開口道。

“在這之前,我打算為大元國做最後一件事。”德寧公主鄭重地道,“呂昶,我聽說你曾經在戶部做侍郎的時候,就屢受同僚好評,我已經上書中書省,請求大丞相調你回大都,大元國不能隻有馬上征戰的蒙古漢子,更需要像您這樣的治國理政的人才。”

“殿下!”呂昶一下子感動地跪倒在地,“承蒙殿下之恩,定不負殿下厚望!”

“負我則可,不可負元國!”目送呂昶忙去了,德寧公主稍稍抬了抬頭。

“殿下英明。”蘭兒微微欠身,這是她之所以跟隨德寧公主的原因。

“就是可惜了,你苦口婆心地讓一個人忠於大元國,但是大都隨便一個政策,就可能得罪更多人。”德寧公主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後你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在說對的話,做對的事,可是現實,卻越來越糟糕,可是,沒有一個人能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

“奴婢倒覺得,殿下您不必杞人憂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切都會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