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二、收集記憶的碎片
收集記憶的碎片,是件很艱難的事。幾年前,就陸續收集了20多個章節,但之後,記憶就有些停滯了,再也進行不下去。
直到今年,2014年的夏天,昆明多雨。無數的雨夜裏,伴隨著風雨中年近八旬的老母親的叫喊、嬉罵聲,失眠的長夜裏,一些記憶的碎片又若隱若現地浮現在腦海中。於是,抓緊用手機短信記錄下這些記憶的瞬間。有時,怕醒來忘記了,就起來挑燈夜戰,抓緊記錄下來這些童年的趣事。
有時候,在失眠中會想到一些很好的小故事和章節片段。這些片段在腦海中翻滾幾遍後,認為不會忘記了,稍微一懶惰,就沒記錄在手機上。但天亮後,卻再也想不起來那些片段,為此懊悔半天。
此後,就不敢再大意,每次想起點啥來,就隨手去摸枕邊的手機。後來,自己不禁感慨:真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
在一個個無盡的長夜裏,我一點點還原著那些半個世紀前的點點滴滴,痛苦而艱澀,緩慢而沉重。自己也不時被那些舊事溫暖著、感動著,不時會潸然淚下。
有的章節,開始是不完整的,是在一遍遍的修改中,才像拚圖般還原出來。另外的很多記憶碎片,都已經很零散了,不管怎麼整理都已經無法還原,誠為憾事!
如果老太太能清醒點,原本有些細節可以向她求證。隻是,她已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那些久遠的舊事已經很不感興趣,所存記憶也已無多,很說不出啥來。
能寫出100個小章節的舊事,感到已殫精竭慮,疲憊不堪。那些個日夜裏,如癡似呆,天天纏綿在無盡的前塵中。很多時候,和別人說著事的時候,都會走神,腦海中還縈繞著那些散碎的童年記憶。
當昆明10年未遇的纏綿雨季過去,當仲秋的太陽再度明麗、溫暖地照著這個城市,當中秋的月餅吃過,在昆明城郊、靠近山邊一個荒涼的小院落的平房裏,我在擺在牆角的電腦前打完了這部書的最後一個字。
這一刻,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我給自己一個交待,也給所有的北方平原的孩子們一個交待,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半個世紀前那些艱辛的歲月和我們前輩的堅強。
張密於2014年9月13日夜
編後:
到今天為止,拙作《中國脊梁》已經全部上傳完畢,感謝朋友們一直的支持,謝謝你的鼓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