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節約資源的法寶(2)(3 / 3)

如今,日本實現了對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再循環工程,年產垃圾逐年減少。如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等廢棄物的有用物質幾乎百分之百得到了再循環、再利用,循環經濟效果顯現,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資源的消耗率,極大地提高了產業的附加值;極大地緩解了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極大地優化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構建了循環經濟戰略體係,提高了全民珍重環境、管護環境、保護環境、優先環境的良好素質。

借鑒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來看,構建我國循環經濟戰略體係應當包括法律、組織、經濟、技術和產業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

(1)法律保障機製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總體上還處於初始階段,實踐經驗還不足,法規還不夠健全。循環經濟很大程度上不是係統的、完整的,而是單項的、分散的。因此,我國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麵製定有關法律保障機製:

①必須加快循環經濟立法步伐,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為指導,以規範、引導、鼓勵和支持為主要內容,以適用、管用、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基本思路,加快製訂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

②在資源開發、生產和消費環節中推進物質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效抑製資源的消費,形成為環境減負的循環型社會。

③製定廢棄物處理法、政府綠色采購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發展綠色食品等方麵的法規、製度,逐步構建實施循環經濟的法律體係。

④用法律形式來指導、約束、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行為,倡導居民生活方式的變革,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2)組織保障機製

循環經濟要求對環境資源實施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並重的綜合管理模式。這種綜合模式,僅靠單一部門難以實現,需要各級各部門從多個角度、多個環節對企業、社會團體、公眾進行引導、鼓勵、支持和規範,共同促進循環經濟體係的建立和發展。

(3)經濟保障機製

日本“3r”原則的實踐,使企業在經濟生產活動中,投放原料減少、產品價值高、廢棄物易於再利用,這使得企業成本降低,獲得了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不利於循環經濟的行為,通過法律規定的經濟責任,從外部強製企業采用循環經濟相關技術來推進這項工程。

(4)技術與產業保障機製

高新技術和環境無害化技術是構築循環性經濟的技術基礎,它已經成為當今技術發展的主要潮流。

政府對企業利用各種廢棄物生產的再生產品,應優先準入市場,對企業利用餘熱、餘壓、生物質能、垃圾熱能、沼氣等所發的電力,采用日本循環經濟的做法,電網必須無條件收購,並給予一定時期的幅度不同的價格優惠。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引導、鼓勵生產者自覺地進行廢棄物再生利用,培養再生利用的市場經濟。

日本在《再生利用法》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再生利用的責任,並規定了再生利用名錄中物質的再生利用比率。因而,我國在實施循環經濟中,應建立企業責任延伸機製。從開始就應規範、鼓勵生產企業實施綠色設計,降低處理回收成本。生產或進口企業應當對列入強製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承擔回收利用的責任。銷售商應當按照產銷合同承擔回收廢棄物品和包裝物的連帶責任,按名錄把收回的廢舊物送往廠家。各行業可以組織本行業廢棄物產品及包裝物回收處係,使資源利用實現由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使垃圾時減少,有利於防止環境進一步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