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企業治眾以人為本——用人天機的突破3(1 / 3)

這夜,此人翻牆人室,盜取了狐白裘,孟嚐君即刻獻給了幸姬。

於是,幸姬在秦昭王麵前說孟嚐君的好處,秦昭王不耐這軟風的吹拂,答應釋放孟嚐君。

得以釋放之後。孟嚐君立刻收拾行裝,飛馳而去。因為他知道秦昭王很快會發現其中的蹊蹺,所以他改姓更名準備即出函穀關。

秦昭王果然後悔釋放了孟嚐君,他派人去抓孟嚐君,但孟嚐君早已逃走。秦昭王便立即派人去追趕,以期捉回孟嚐君。

孟嚐君連夜奔至函穀關,但此刻城門早閉,而按照城門開關之規定,要雞鳴之後才會重開。孟嚐君擔心追兵將至,甚是著急。這時又有一名居下等的,能為雞鳴的食客為孟嚐君解了難,他立即學了幾聲雞叫,這逼真的雞叫惹得全城的雞都叫了起來。守關的官兵於是打開了城門,孟嚐君順利出了關。

孟嚐君出關後不久,秦昭王的追兵就趕到了函穀關,但為時已晚,隻好悻悻而歸。

若是沒有這兩位“狗盜雞鳴”的食客幫助,孟嚐君早已喪命秦國,所以孟嚐君得以僥幸逃命,還得益於他平時的廣招食客。因此,並不是長期起作用的人才算是人才,在關鍵時刻、關鍵場合能起關鍵作用的人也應該算是人才,正如胡雪岩啟用劉不才一樣。

胡雪岩會考察人,能夠啟用人才,重用人才,還善於依仗他人,因人成事。他深刻知道個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僅僅依靠個人的拚搏與努力,難以成就大事,要想成就大事,還需要學會依仗他人之勢,利用他人為己辦事。

王有齡是胡雪岩第一個依靠的對象。當時王有齡窮困潦倒,但胡雪岩卻認準了他,認為以其骨相能當大貴,所以他不顧自己的飯碗丟失的危險,毅然傾囊資助王有齡進京“投供”。雖然他為此受累不少,但他的目光卻是準確的,王有齡不僅在京順利投了供,還遇上了他的總角之交,時今正少年得意的江蘇巡撫何桂清,於是王有齡補了浙江海運局“坐辦”這個肥缺,一下子便飛黃騰達了。可以說,這既是王有齡的幸運,也是胡雪岩的幸運。

依靠王有齡在官場中的鼎力協助,胡雪岩做成了一樁又一樁的生意,資本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開設起了自己的阜康錢莊,並轉而做起絲繭生意和軍火生意,其商業勢力日漸龐大。

如果沒有王有齡的最初支持,胡雪岩不可能在商界這麼迅速地立穩腳跟,並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他很可能還是錢莊裏的一名平平常常的夥計。當然,如果沒有胡雪岩的最初資助,王有齡也不可能走上仕途,其任官後,胡雪岩對他的幫助也很是不少。這就叫做“相得益彰”。

在與第二座靠山何桂清的交往中,胡雪岩如法炮製,以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的得意之作,巧借“東風”,使自己的事業發展到了第二高峰期。

至於左宗棠則是胡雪岩在官場中的最大靠山。二人直接相交,是由於誤會所致,正所謂“不打不相識”。胡雪岩力陳事實,為自己滌盡惡名,再加上無償捐獻一萬石糧食,這雪中送炭之舉,令左宗棠尊顏大悅,頗有相見恨晚之感。自此,左宗棠待胡雪岩猶如座上賓。

依仗左宗棠的官勢和左宗棠對他的信任,胡雪岩的事業達到了鼎盛時期,他的錢莊、典當鋪遍及南北各大城市,江南一帶的絲業、茶葉、軍火、桐油業等幾乎都在他的壟斷之中,他成了中國的頭號巨商。

而他對左宗棠的幫助也不少,左宗棠南征北戰,特別是西伐撚軍,所需經費大都由胡雪岩籌集;左宗棠在福州開設的福州船舶局不僅主要由胡雪岩出資,而且還由他經營。

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可以說胡雪岩在商界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這也說明胡雪岩善於因人成事,而不是有勇無謀的孤軍奮戰。

胡雪岩事業的發展,與他能夠識人、用人不無關係。他能在當時做到不以世俗標準判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斷成敗,實屬難能可貴,這也是他事業發展中的成功之處。

但是,胡雪岩後期在商場中的失敗,盡管有其他諸多方麵的原因,用人不當卻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於胡雪岩事業發展的麵太寬,雖然表麵上看來平平安安,但實際上內部已經漏洞百出,首當其衝的就是出現在典當行生意上。

胡雪岩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典當行有二十三家之多,這是胡雪岩的一大基業,盡管每年的生意不差,但盈餘卻不多,胡雪岩也察覺了其中必有問題。

當時他的朋友古應春幫他出了一個整頓典當行的好主意,那就是通過各店總管互調的方式,在辦理移交手續的時候,賬目便自然清楚了。

然而還沒有來得及采取行動,口風就泄漏出去了。杭州典當行的總管一聽說這事後,心裏麵便七上八下,很不踏實,因為在他任總管的這幾年裏吃了胡雪岩二十多萬銀兩的虧空,這一調動,豈不就露餡了。他萬不得已,串通了自己的姨太太,使出美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