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創造人在月球上的生存條件(1 / 1)

氧氣、水、食物和循環生態係統是人類在月球生存的基本要素。

在月球基地要營造一個像地球上一樣的生存環境,在這個環境裏,有與地球上一樣的大氣壓力,有飲用水,有可供呼吸的空氣,還有適宜的溫度、濕度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月球基地上使用的生命保障係統,也隨基地發展階段的不同而不同。初期基地的生命保障係統是非再生式的,基地消耗的氧氣、水和食物,要依靠地球的補充供應。此後建造的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係統是再生式的,即月球基地的氧氣、水或食物,都要靠密閉循環處理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就地解決。

呼吸與飲用水

雖然月球表麵沒有水又沒有空氣,但是月球的岩石裏含有很多氧,於是科學家們提出了用月球岩石製造淡水和氧氣的設想。

美國科學家對“阿波羅”飛船取回的月球樣品進行了相關研究之後。提出利用月海玄武岩製取氧的工藝方法。這種方法利用太陽能提供熱源,在800℃的高溫下,先用氫還原月海玄武岩中的鈦鐵礦獲得水,解決了水的問題以後,再通過電解水提取氧氣。

據估計,生產1000千克水,大約需要10000千克的鈦鐵礦。如果開采深度按40厘米計算,相當於開采220平方米的月海區。

最初用作還原劑的氫可從地球上運來,但生產開始後電解水獲得的氫可循環使用。

另據計算,一年隻需要生產1噸氧氣,即可維持月球上10人一年的生存的需要。

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另外一種製取氧氣的方法。他們設想用甲烷和月球岩石中的矽酸鎂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生產一氧化碳和氫。然後在溫度較低的第二個反應器中,用一氧化碳與更多的氫發生反應,還原成甲烷和水。最後通過電解水製取氧氣和氫氣;還原的甲烷可以循環使用。用這種方法製取氧氣,從理論上說隻消耗月壤中的矽酸鎂,不消耗參加反應的其他物質,所以幾乎有用不完的製氧原料。

根據對克萊門汀號和月球勘探者月球探測器發回的探測結果分析,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並且存儲於月球兩極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內,一些科學家估計月球上水冰的總資源量約66億噸。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月球確實存在水,人類對月球經過長期開發建設後,也有可能從月球極區提取水。

早期的月球基地的食物由地球供給,但永久月球基地則必須自給自足。

近幾年來,科學家已在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的生物學試驗,先後培育出了100多種“太空植物”,包括小麥、玉米、燕麥、大豆、西紅柿、蘿卜、卷心菜、甜菜等,證明在太空失重條件下,植物種子的發芽率更高,生長更快,開花或抽穗時間更早。也對一些動物進行了試驗。在空間站裏果蠅能像在地球上一樣交配、產卵、繁殖後代;蜜蜂會築巢,蜂王照樣生兒育女。科學家們還在空間站采用“營養液”,對培育農作物進行了不少實驗研究。

月壤中有農作物所需的多種元素,但缺乏氮、鋅、硼等農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科學家們設想在月球上培育糧食和蔬菜,首先要建造由特殊材料構成的月球溫室,其次要有人造陽光,另外還要使用含有鉀和鈣等成分的特殊液體養料,先在基地內進行試驗。然後擴大規模,科學家還在研究用化學物理方法合成氨基酸,如培養蛋白質較高的小球藻,來製備航天員食品。食物在月球上是可以解決的。

循環生態係統

建設永久性月球基地、月球工廠或月球村,需要解決封閉循環生態係統問題,以便能夠提供給人體長期所需的食物、水和空氣,並長時間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的實驗表明。在發光二極管的光照下,植物能夠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人可以吸入植物釋放出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條件。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將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氧氣,碳水化合物可作為人的食品。同時,人類排泄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形成降解物,其中的養分可供植物生長,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人造的“小生物圈”,為建立密閉的循環生態係統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