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月球基地居住艙建設的各種構想(1 / 1)

月球基地居住艙,像地球上的房屋一樣是人生活居住的地方,由於月球的特殊環境,它的建造不僅非常重要而且複雜。隨著月球基地規模不斷發展和擴大,航天員人數越來越多,居住艙的建設任務也越來越重。科學家們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建設月球基地居住艙的構想。

預製艙

在地球上預先將居住艙製造好,然後用火箭和登月飛船發射到月麵。

洞穴和熔洞式居住艙

月球熔洞是火山活動的結果,在熔洞中建造居住艙,能有效防止宇宙輻射的危害。在月麵挖洞穴建居住艙,也能有效防止宇宙輻射的危害。

掩埋式居住艙

在月麵上開鑿一條隧道,在隧道內建設居住艙。當在月球基地附近找不到熔洞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這種方法。

混凝土居住艙

建設居住艙的混凝土,是在月麵利用月球岩石生產的。用混凝土建設居住艙的最大好處,就是堅固耐用。

複合材料居住艙

可以在月麵直接生產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用以製造月球基地居住艙。

金屬居住艙

從月球礦石中提煉出鋁、鐵和鈦等金屬,然後製成建築材料,再用這些材料建造居住艙。

充氣式大圓球居住艙

1990年,美國提出了一個大型月球基地設計方案,月球基地的居住艙是一個直徑16米的大圓球,可供12名航天員在裏麵生活和工作。居住艙總容積為2145立方米,可供使用的麵積為742平方米。整個居住艙是一個充氣結構,艙壁分2層,內層是一種多層不透氣的氣囊結構,氣囊內可以充氣。外層用高強度材料製成,並塗有防熱層。居住艙用1米厚的月壤覆蓋,作為防輻射屏蔽層。整個艙壁結構和防輻射屏蔽層由12根柱子支撐。居住艙從下到上分為5層:最底層安裝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係統,一部分作為月球基地的儲藏室;第二層為基地實驗區;第三層為基地控製區,與氣閘艙相通;第四層是航天員工作區;第五層是最上層,為航天員生活區。在居住艙的外邊,還有一個貨物進出站,由加壓艙與居住艙相通,是儀器設備進出居住艙的通道。

日本科學家的奇妙想法

日本科學家打算在月球表麵的月壤層上挖一條深約5米的溝,溝內放入一個直徑3米的圓筒形加熱器,然後在加熱器上麵蓋上厚約2米的月壤。當加熱器把月壤加熱到1200℃時,月壤就會熔化成玻璃。移開加熱器,再進行類似作業,月壤熔化形成的玻璃冷卻後,會固結成一個堅固的外殼,殼底留下直徑3米的管狀空間,也就成了建造月球城的場所。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居住艙,艙內都必須具備環境控製與生命保障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