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2 / 3)

所以有的學者建議,每天喝1~2杯葡萄酒,有益健康,可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心病發作。

188肥胖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超體重病人可以增加冠心病及中風發病率。正常體重與超體重之間沒有絕對明確的界限,但總的來說,體重較輕的人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性較小。體重與心血管病的關係不是單一的,因為體重與血壓、血脂及體力活動均有關。如果將這些危險因素控製好,則單純肥胖對心血管係統的威脅將不存在。換句話說,肥胖是通過這些危險因素起作用的。

減肥不可急於求成:治療肥胖最安全、最方便的方法是控製飲食。超重和肥胖者應減少熱量的攝入,但通過極低的熱量攝入或完全饑餓以達到迅速減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引起蛋白質的丟失,影響機體的正常代謝。應將急於求成的心理引導到平時控製體重、盡量保持理想的體重上來。單純體重數量並不能很好地反映肥胖的程度,體重指數或標準體重可以準確描述個體應達到的體重。體重指數?眼體重(千克)/身高平方(平方米)?演大於25稱為超重,大於30稱為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眼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演的20%稱為肥胖。

大家看到發福的朋友往往好心地叮囑:“該減肥了,當心冠心病啊?選”的確,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短期內發胖或極度肥胖者發病率更高。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超重35%以上者,冠心病患病率顯著升高;另有人通過26年的觀察發現,隨體重指數的增高,心肌梗死、猝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者也增多。胖人易得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

·高熱量的飲食攝入習慣,使血脂、血壓水平增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加速並加重。

·過度的體重增加,使心髒負荷和血壓均上長。

·肥胖後體力活動減少,妨礙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者側支循環的形成。

減肥可以減輕伴發的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也可以減少心髒工作量,增加冠心病患者活動量。實踐證明,控製體重可以改善除吸煙以外的大部分危險因素。有人觀察了100名肥胖者減肥後,高脂血症、糖耐量異常都得到改善。以增加體力活動為手段的減肥還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我國一位著名的醫學專家曾經說過“人的壽命與他的腰帶成反比”,即在一定程度上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所以人們也常說“有錢難買老年瘦”,都是這個道理。

189腦力勞動者應積極鍛煉以防冠心病

一項對5000多人的調查研究表明,體力活動少的人冠心病患病率比常人高2.5~4倍。根據對3000例屍檢的報告也證實,生前輕體力勞動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較高。這是因為長期劇烈的腦力活動、精神緊張,可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血中兒茶酚胺、皮質激素水平提高,血壓上升,還可造成脂代謝紊亂,血膽固醇水平周期性升高,內皮損傷。進一步影響凝血機製,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形成血栓。精神緊張還使人易於疲勞而懶於參加體育鍛煉。相反,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冠心病患病率明顯減少。體育活動有許多好處,它可幫助人們從精神緊張的疲勞中恢複過來,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平衡;消耗多餘熱量而避免發胖,降低血脂,並且可以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小板凝聚,防止微血栓形成;穩定內分泌係統,調節血中兒茶酚胺濃度,降低血壓,從而抑製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腦力勞動者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190甲狀腺功能減低病人易得冠心病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形如盾牌,位於頸前甲狀軟骨的兩側。它分泌的甲狀腺素T3、T4,參與機體脂質代謝。甲狀腺功能減退時,T3、T4分泌減少,病久後出現明顯的脂代謝紊亂,遊離脂肪酸利用減少,進而出現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可以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而使冠心病患病率明顯上升。由於甲狀腺功能減低病人全身代謝率低,心肌耗氧量低,病人的活動量也非常小,所以很少發生心絞痛。這種病人的高脂血症屬於繼發性高脂血症。治療時既要治高脂血症與冠心病,更要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

191血漿尿酸、高半胱氨酸增高都可能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

尿酸是黃嘌呤酶氧化黃嘌呤時的產物,該反應可以產生氧自由基。這一過程與冠心病的關係尚不明確。但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血漿尿酸濃度的增高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增加有關。其機製不清,但與腎功能無關。尿酸主要來源於核酸分解的產物,大量食肉後可以增加。血漿尿酸的增加還與組織尿酸含量增加及分葉白細胞增加有關。尿酸也可以反映內皮細胞損傷的程度。

高胱氨酸尿症/高半胱氨酸血症是先天性代謝疾病,表現為尿高胱氨酸和血高半胱氨酸含量增加。高半胱氨酸來源於飲食氨基酸蛋氨酸,參與了胱硫醚的產生,後者對細胞的氧化性損傷有保護作用。胱硫醚合酶缺乏可以導致過量高半胱氨酸,進一步形成高胱氨酸。最近的一些研究報告表明,在很多地區血漿高半胱氨酸濃度升高與冠心病有一定關係。有時血漿高半胱氨酸水平正常,但是在進食含有氨基酸蛋氨酸飲食試驗後明顯增加。輕度高胱氨酸血症是否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尚不清楚。

192維生素C和維生素E缺乏與冠心病

維生素C(抗壞血酸)和維生素E(生育酚)都是生物抗氧化劑。很多機體組織易於氧化,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不管是血漿中的還是被攝入血管壁的,都易氧化成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以吸引巨噬細胞,引發炎症反應,促使動脈硬化斑塊增長並變得不穩定,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而發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病人血漿水溶性維生素C濃度較低,脂肪組織脂溶性維生素E濃度較低。有趣的是這一缺陷與吸煙有關,可能與吸煙者所攝入的食物含有的抗氧化物質較少有關。

193與冠心病危險性有關的血液學因素

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是大多數冠心病的病理基礎。血液凝固過度和血管壁疾病可以促發冠心病,這已被人們廣泛認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同時暴露出促血凝物質,進而產生血栓,完全阻塞血管,造成該灌流區的心肌細胞壞死,發生心肌梗死;如果血栓沒有完全堵塞血管腔,則發生不穩定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