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武林總會舉辦一至兩屆“武林比武大會”,來檢驗學生對一年所授的“武功”是否掌握要領。而更多的是搞些突然襲擊,不知哪天會來個武功切磋,弄得徒兒們措手不及,大多被打了個落花流水。每次武功切磋成績顯著的,說不定能成為新一屆的武林盟主。而那些倒黴蛋們,有可能會被逐出師門,從此流浪江湖。
故為了生存,每次考試的考題內容,便成為校園裏最大而又最具有誘惑力的,人人都想得知的天機。有哪位學子不想得到好成績。優良的成績從何而來,不就是由那薄薄的兩張紙片來決定的嗎?考試範圍及試題內容如同武林中的《葵花寶典》一般,成了萬人追逐為之尋找一生的對象。得到它就可以稱雄整個武林,這誘惑還不夠大嗎?不過習武六年多了,我們這些老實巴交的習武之人,早已不去奢求那誰都想知道的天機了,因為那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既然這樣還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去勤加練習,勤能補拙嘛。瞧,為了這次考試,各位師兄弟又各自忙開了——“這裏要分析透徹,看這不是有兩個死穴嗎(全等三角形對應角),點住這裏就可以擊潰全局(解答出題目)……”這位可是我們這裏的“大俠”啊!他不但武功高超,而且武林道德極佳,是被我們一致公認的武林盟主。看他又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不過他的盟主位子也不是十分牢靠的,不時有人對這寶座發動猛烈的進攻。的確,每次武林盛事不是打得個六親不認,就是拚得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
再看看這兩位仁兄,還沒有開始比武,就已經忍不住地先開戰了。隻見他們分別拿著“君子劍”和“淑女劍”(其實是一把直尺和一把角尺)在不停地比劃,“這第十八招(第十八題)明明就是‘反龍出嬌’(反證法)!”“什麼,明明就是‘同心而謀’(同一法)嘛!”雙方爭得麵紅耳赤。唉,這種情況在這裏比比皆是。瞧!這位老兄正在用黯然銷魂掌中的“行屍走肉”(睡覺)在為自己減壓呢。看那位,正在努力地將“武功心得”(公式)抄在桌上,想鋌而走險?好兄弟,行不通啊!
喧鬧的場麵全都隨著“師傅”的到來而戛然停止。那嚴肅的老人並不像張三豐那樣和藹,飽經風霜的臉上已有歲月留下的痕跡。聽師兄說他年輕時也是顯赫一時的大俠,退隱江湖後所收的眾多弟子,十有八九都成了武林裏的中流砥柱,個個都為光大本門派立下了汗馬功勞。想到此時,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忽聞輕輕咳嗽聲,打破了我的沉思,隻見師傅他慢慢地走上講台,抄起“屠龍刀”(粉筆)在眾徒弟麵前,將那套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刀法”(題目)從頭至尾地給演示了一遍(抄在黑板上),並將“破解套路”(解題思路)詳盡地解釋了一番,說得大夥拍案叫絕,大呼痛快痛快。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夢寐以求急需掌握的刀法啊。接著他又不作休息地為我們破解了另一套劍法,並告知我們怎樣修煉“內功”(添輔助線)。可能是劇烈的運動再加上年歲已高,拿“刀”的手似乎有些顫抖,臉也漲得通紅且不停地咳嗽。但他卻不曾停口,一邊強忍咳嗽一邊斷斷續續地為我們作耐心的講解。所有在場的人都有些擔心,怕他一不小心“走火入魔”(昏倒),可心中卻充滿了無限感激之情。
“為了他,我要好好地操練、認真地比試。”調皮的師兄動情地說,眼眶似乎有些濕潤。一個時辰飛馳而過,講解完畢,師傅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教室,出門前他還再三囑咐我們要選把“好劍”(學習工具),真是細心至極!
終於到了大比武的日子。這次比武的意義非同一般,各位“長老”(校方領導)全都親自出馬到場督戰。他們要在這次考察中選出幾位後起之秀去參加全國武林大會,難怪師傅要那麼認真啊!我有些緊張,怕平時練得不夠賣力而疏忽了什麼重點。更想知道今年的《葵花寶典》是什麼樣的。當我拿到“劍譜”(試卷)看到那些“招試”(題目),嘿!似曾相識。再仔細瞧瞧,那不就是師傅平時所教授的嗎?隻是換了些服飾而已,其“破解技巧”(解法)和“武功功法”(原理)是一樣的,隻要稍做修改即可完工。我不僅再次佩服起師傅的細心、耐心和精心。大家做得都十分順手,個個胸有成竹,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全套動作。
我滿懷自信地走出考場,一縷陽光灑在我的臉上,迎著陽光我喃喃自語:“《葵花寶典》?‘武功基礎’(學科基礎)‘各門派武功的精髓’(各學科的要點)!原來它是如此簡單,原來誰都可以得到它!”想到這裏,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在武林中我已經好久沒有這樣開懷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