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隻如初見 第二十一章 朝局(1 / 1)

大安王朝硝煙彌漫。

除了仍在西北馳騁疆場那群將士的親朋好友外,人們的生活仿佛並沒受多大影響。因為那些出生入死的場景,在百姓心中與他們的生活太遠,遠到輸贏都不必太過理會。

直到官府下發了公文,新一年的糧稅上漲,撼動了他們根本的利益,百姓們方才微微醒神,原來是有了一場戰爭。

百姓不懂治國理政的大道理,隻是些微清楚,糧稅上漲是戰爭引起的,所以他們不喜歡戰爭,尤其是這樣一場持久而勞民傷財的戰爭。

水能載舟,若說“舟”是一方國度的君主,那麼“水”,就是一方國度的百姓。一個王朝的顛覆,就如同這大舟的傾覆。若是有心之人點起一把邪火,沒能燒著這大舟,卻極容易沸騰了舟下的水域。

民怨沸騰,大概就是如此了。

從京城一路往北境的茶樓裏,每天都聚著許多指點江山的文人墨客。他們紙扇輕搖,神情激憤,上斥君主朝堂,下斥北境諸軍。彼此相和,倒是發現了不少同道中人。

趕著北境急報傳來,日薄西山的老皇帝將兩位皇子召入宮中。

原是西北軍急報,說敵軍聯盟了一個隔山涉水的偏遠小國,有一位年近期頤的老將,會使些古譜中早已失傳的陣法。

老皇帝躺在龍榻之上,手腕虛浮地擺擺,一旁的公公見狀上前,躬身奉上手中托著的文書。

蕭宸晟麵色沉著,鄭重其事地接過這份文書,詳讀一通,而後遞給了蕭宸煜。

蕭宸煜將文書打開,通讀過後,不免憂慮道:“這撒星陣、魚麗陣仿佛隻在古書中聽過,陳將軍可有破敵之法?”

老皇帝搖頭,開口道:“此番傳你兄弟二人入宮,乃是因坊間民聲鼎沸,西北軍中士氣低迷,你們兩個有何見解?”

……

夜幕降臨,蕭宸煜著一襲白衣,屏氣凝神立於書桌前,揮毫間隱有筆走龍蛇的氣勢。屋中一眾大小臣子,無不竊竊私語、低聲密談。

唯有一人端坐於屋中檀木椅之上,正靜靜閉目養神,正是戶部尚書,沈連。

“咳。”沈連睜開雙目,清了清嗓子,一室內的吟語低喃聲霎時便停了。

臣子們無不畢恭畢敬望著上首的這位尚書大人,而少數以往同其政見不和的大臣也因如今共侍一主而識趣地靜了下來。

“二殿下文韜武略,隻這身上,還缺一項赫赫戰功。”沈連的聲音暗沉如水,不似他為人那般尖刻。

滿室眾人察言觀色,沒有貿然接話,紛紛看向蕭宸煜。隻見他意猶未盡地放下毛筆,抬頭環視眾人一周,也開口道:“大人既出此言,若是本王未能平定西北,聲名豈非一敗塗地。”

“哼。”沈連又閉上雙目,語氣略帶諷意,道:“一方尚且治理不好,談何一國?況且西北軍隊,可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若能得此兵權……”

蕭宸煜心神一震,正要開口:“本王……”

“殿下不必多說,請結束今日這場謀論,沈連自會為殿下思量周全。”

次日,窗透初曉,朝堂之上已然敲響頌鍾之聲,文武百官列隊入殿。

在皇帝身邊的公公那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喊完之後,位於百官右首的戶部尚書沈連率先出列,跪地施禮。

“啟奏陛下,近日坊間民怨沸騰,西北軍中軍心紊亂,臣以為應擇一人代表我大安皇室,奔赴西北撫定軍心。”

老皇帝淡淡看了沈連一眼,又緩緩掃了掃自己這二兒子,遂端起威嚴:“愛卿以為何人可擔此重任?”

蕭宸煜袖袍下的拳心暗暗攥緊,卻聽沈連沉聲道:“大皇子曆練有成、品性貴重,實為上佳人選。”

朝臣一時議論紛紛,卻聽沈連又道:“臣還有一事要奏。”

“講。”

“臣聽聞,北境所以大敗,乃是因為敵軍使用了奇詭陣法。聽聞太祖當年征戰天下時,也曾大破敵軍奇陣,所破解的手段均有記錄。故而臣鬥膽請命,望陛下權令柳國公交出八陣圖!”

“朕乏了,此事容後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