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棘手(1 / 2)

“該死,原先阿茲爾究竟是怎麼打退這樣強大的敵人的。 ..”張潮感覺有些棘手了,盡管那些猛禽騎士現在還隻在雲端盤旋,但他已然意識到了現實遠比他所想象的更為嚴峻。

在他的想象中,這幫遊牧民雖然數目眾多,勇悍無比,甚至那些遊牧民中的稍強些的穿著皮甲的精英,就足以在一對一的角逐中輕鬆擊敗一名城衛軍戰士,但是這還沒被張潮放在眼裏。

因為戰爭從來絕不是個人勇武所能決定一切的,戰爭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性的正規軍哪怕他們體質偏弱,也絕對能夠敵得過成倍於他們,而且更為雄壯的烏合之眾。

曆史上的羅馬軍隊憑借著紀律與方陣擊敗了數量遠勝於他們的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文明的力量在麵對野蠻的時候最大的依仗便是紀律嚴明。

而越富有紀律性的隊伍戰鬥意誌便越頑強,士氣也就越高昂,在古代戰爭中一般傷亡比例達到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就會崩潰(當然也有少數特例),這個崩潰的標準自然便是由士兵的士氣所決定的。

所以他覺得在這場慘烈的攻防戰中,盡管對方人數眾多,但是他隻要殺傷很的一部分敵人,敵人就有可能敗退,就像全麵戰爭遊戲裏的連鎖舉白旗。

士氣在一場戰鬥中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比如三國演義中經常描述的鬥將,號稱萬夫莫當之類的將軍,實際上就是通過宣示武將的勇武迅打擊到對方的士氣,他們在戰場上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比一萬個農夫還要大,但實際上真讓他們以一敵萬,累死他們也不可能做到。

淝水之戰中符堅號稱八十多萬大軍之所以潰退得那麼快,全都是因為一線部隊被殺破膽了,所有人亂哄哄地都向後跑,後麵的人一看以為兵敗了,也向後跑,結果引連鎖反應統統潰散掉了。

否則就憑東晉區區幾萬人馬,就算秦軍站著讓他們砍,他們都……額,大概是能殺光這麼多人,畢竟前秦號稱八十萬,實際上估計也就二十萬人。

由於這些遊牧民的征召兵大多都是被強迫來參加劫掠的,能夠分到他們手中的戰利品很少,危險卻又非常大,再加上他們也沒有進行過任何訓練,所以他們無論是士氣還是戰鬥意誌都並不頑強。

以正規軍對抗一群烏合之眾,無論如何也是有優勢的。

而這隻需要張潮狠狠地挫敗他們的銳氣,現在的以葛薩泰部族為的遊牧聯軍一直長驅直入到恕瑞瑪城下都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正可謂是順風順水。

古代所有組成成分大多由農民組成的軍隊都是如此,順風順水自然沒問題,但銳氣一旦受阻,很容易就會潰敗。

陳勝吳廣義軍瓦解,李自成幾十萬農民軍頃刻間崩析,非正規軍的局限性可見一斑。

底層遊牧民不想打,那些已經劫掠一路的遊牧民貴族同樣沒有道理繼續打下去,他們已然賺的是盆滿缽滿了,此時更想做的是將戰利品成功帶回家。

而張潮隻需要給他們一個潰敗的理由,或者一個撤退的理由,到時候就算葛薩泰本人仍然想要繼續打下去,他的屬下們也必然會與其產生分歧。

十萬遊牧民大軍其中刨開部分非戰鬥成員,隻有不到兩萬是葛薩泰的本部人馬,其餘大多是受其管轄或者結盟的部族,隻要他們產生分歧,對方定然無法齊心!

這是張潮原本的想法,現在仍然有效,但是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挫敗敵人的銳氣了,因為既然連這些騎著大鳥的騎射手都出來了,那麼誰敢保證葛薩泰的手下沒有更強大更暴力的兵種?

能讓阿茲爾都銘記於心的對手,他究竟能否抵擋得住呢?想到這裏,張潮眉頭緊鎖,臉上愁色更濃。

“阿茲爾的軍事才能果然可怕,他當年不僅實力遠還不如我,年齡也與我差相仿佛,但軍事才能就已然是我這個後世人都遠遠無法望其項背的了。”張潮不禁感歎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