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楊玉環之死隻是一個由權力和政治創造出來的悲劇罷了。曆史的種種記載表明楊玉環本身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欲望,對於政治她似乎更是一竅不通,一點都不感興趣。她入宮後,便非常投入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歌舞遊戲和極盡奢華的享樂以及為唐玄宗而與梅妃等人爭風吃醋之中了。同為皇帝的妃嬪,比起《甄嬛傳》中的宜修皇後、華妃、甄嬛,楊玉環這樣的所作所為可謂是十分樸素而又稱職的了。
單純的楊玉環以為玄宗便是她今生的天,天是永遠不會幻滅的,有他的一日,何愁沒有自己的位置呢?所以連自己最基本的保護——子嗣與人脈都沒有謀求。在她入宮整整二十年,受寵十年這麼長時間內,她竟然都是孑然一身的!莫說子嗣,身邊連個真正貼心的、可以信任的人都沒有。再讓我們回到甄嬛的世界,就連隱藏得最為深沉的宜修皇後,她的身邊都有一位誓死效忠的剪秋姑姑了。就更別說甄嬛了,她的一輩子,身邊除了最可信任的槿汐之外,還有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妹妹浣碧、甘願為主獻身的義婢流朱、太監小允子,而關於子嗣,甄嬛共有朧月公主、龍鳳胎弘曕、靈犀三個親生的子女,另外她認養了弘曆、眉莊和溫實初的女兒兩人。這些方麵,楊玉環是遠遠望塵莫及的。
在眾多的曆史記載之中,太監高力士算是與楊玉環走得最近也是她最為親近的奴仆了吧?可是,讓我們隨著曆史記載的文字走進馬嵬坡的驛站之中,卻清楚明白地聽見了在昏暗的燈光之下,太監高力士勸說唐玄宗殺掉楊玉環時的那番話:“楊貴妃雖然無罪,但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仍處君側,軍士心下不安啊!”原來,富貴的終了,便是眾叛親離與忘恩負義。
可笑這一路逃亡,六軍嘩變同駐馬,玄宗和玉環的愛情,也就隨著一同“駐馬”了,甚至在一瞬之間幻滅成空。什麼“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綿綿無絕期的遺恨而已。
在政治上唐玄宗因為楊玉環而不理朝政,陌視民生;在權力上楊國忠因為楊玉環而青雲直上,亂國廢綱。可從楊貴妃自身來看,她卻沒有任何一點能力去左右、選擇自己的命運!唐玄宗將她娶作兒媳婦,她無法反抗;入宮得寵,沉迷享樂,作為一個皇帝的妃嬪來說,也非大錯;至於楊氏一族的雞犬升天,若沒有得到唐玄宗的支持,單憑楊玉環一己之力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可偏偏就因為這些,一個毫無政治眼光、隻會居家享樂,專注於個人感情,絲毫沒有民生國家概念的小女人——楊玉環,就這樣間接著被一個昏了頭腦、縱情聲色的老皇帝給推到了絞架之上。
真愛又如何?更何況千古帝王無真愛!甄嬛、宜修、華妃以及楊玉環這一眾絕色紅顏的悲劇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