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執著的“路人”溫實初——從此蕭郎是路人(1 / 2)

贈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一,綠珠二垂淚滴羅巾。

侯門三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四是路人。

【注釋】

一、後塵:後麵揚起來的塵土。指公子王孫爭相追求的情景。

二、綠珠: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非常漂亮,這裏喻指被人奪走的婢女。

三、侯門:指權豪勢要之家。

四、蕭郎:詩詞中習用語,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這裏是作者自謂。

【語譯】

權貴人家的公子王孫像狂蜂浪蝶般競相爭逐著美麗的佳人,昔年的綠珠便因此淚濕羅巾、墮樓而亡。你已走進顯貴人家那座幽深似海如牢籠般的門牆,從此,我對你而言,隻是一個素不相識的陌路之人罷了。

【從詩詞看甄嬛】

唐末範攄所撰筆記《雲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家中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先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在偶然的一次外出中與崔郊重逢,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

“你的美麗,導致他們都像狂蜂浪蝶般地追逐著你不肯停歇。”他用側麵烘托的手法,通過對“公子王孫”爭相追求的描寫,突出了夢中伊人的美麗容貌。“卻不知道當年的綠珠便是因此而傷心斷腸、淚濕羅巾。”

秀才崔郊的情人被權貴王孫於頔看中而買走了,興許因為身份懸殊的關係,他沒有在現實中公然指責於頔奪其所愛,而是在《贈婢》詩中,通過“綠珠”這個典故的運用來曲折表達自己心中的忿忿不平,在看似平淡客觀的敘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自己對於頔的不滿,對情人的愛憐同情,寫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跡。

“綠珠”是誰?她原本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傳說她“美而豔,善吹笛”。趙王倫專權時,他手下的孫秀倚仗權勢指名向石崇索取,遭到石崇拒絕。石崇因此被收下獄,綠珠為自己與郎君的遭遇悲憤萬分,卻又礙於孫秀一眾人的權勢而求助無門。在流落無數傷心淚滴之後,她毅然決定守身如玉,以死殉情。於是她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如一片凋零的葉子一般墜入塵埃,用自己的堅貞,譜寫了一曲詠歎調。

綠珠的一生為石崇而生,亦為石崇而死。

在情感問題上,實初哥哥和崔郊雖然身處不同的朝代,卻有著同樣悲痛的遭遇,一個的情敵是王孫權貴,而另一個的情敵則是當今聖上、一朝天子!

麵對眼前實力雄厚的強大情敵,這兩個可憐的男人隻能選擇默默地承受著這種無法言喻的痛楚,敢怒而不敢言。著實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憤慨,若是真能穿越時空,讓他們兩位相遇,我想他們必定會視對方為知己,借酒消愁、共醉街頭的吧!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指權豪勢要之家。“蕭郎”是詩詞中習用語,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此處是崔郊自謂。這兩句沒有將矛頭明顯指向造成他與愛人分離隔絕的“侯門”一族,倒好像是在要求、勸說女子一旦進了侯門,就務必要把他這個舊時的情郎視為陌路之人,不要再多做留戀和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