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俄羅斯選擇蟑螂進太空,是因為俄羅斯沃羅涅日醫學院舉行的一次“青年人眼中的太空”競賽。學生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比較了很多生物之後,才最後確定蟑螂為最符合要求的實驗對象。為了吸引青少年關注,美國的帝王斑蝶和小紅蛺蝶蛹被送上國際空間站後,所有視頻都被及時地傳向了地麵,全球17萬幼兒園的孩子和中學師生同步觀看。
相比蝴蝶和蟑螂,蜘蛛可以說是宇宙中的“常客”了。2008年11月,美國航天員乘坐“奮進號”航天飛機來到了國際空間站。
這次,他們攜帶了兩隻圓蛛,以觀測它們在太空中如何織網。而且這兩隻圓蛛是同類中的佼佼者,經過了嚴格地篩選、健康測試和數小時的訓練。
由於水土不服,一開始,它們在失重狀態下織出的是一張雜亂不堪、毫不對稱的網。不過,這兩隻蜘蛛並不灰心。很快,它們就織出了令人驚悸的新網。這張網看上去非常對稱,非常漂亮,令人感到很吃驚。
2009年11月16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從美國的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而且搭載著帝王斑蝶和小紅蛺蝶蛹進入了太空。航天飛機上特製的商用生物裝置小盒,是蝴蝶們臨時的家。隨後,它們將被送進國際空間站進行實驗觀察和研究。雖然早先已經有蝴蝶進入太空,但是這回的蝴蝶,將首次在太空中完成化蛹成蝶的全過程。
美國航天員特意用視頻記錄下了這些美麗蝴蝶的全部生命過程:在空間站裏,數隻小紅蛺蝶緩慢地從蛺蝶蛹裏爬出來。接著,帝王斑蝶也破蛹而出——在失重的狀態下,它們努力地振動翅膀,最終還是在特製的盒子裏飄了起來。當一隻帝王斑蝶在自己麵前拍動翅膀試圖飛翔時,航天員威廉姆斯不禁脫口而出道:“恭喜實驗團隊。”
能飛天的蜘蛛
2011年,兩隻雌蜘蛛再次隨著“奮進號”航天飛機飛向了國際空間站。選擇女郎蜘蛛的原因是它們的顏色鮮豔,雌蛛的身體能達到2厘米寬,算得上是蜘蛛中的巨無霸。它們織出的網也較大,直徑可以達到1米以上。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實驗非常順利,實驗結果也令人非常滿意。
亞特蘭蒂斯號
“亞特蘭蒂斯號”於1985年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四架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是以美國首艘遠洋船舶的名字而命名的,這艘輪船從1930年到196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被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分析。“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總重量約為77.7噸,它在1985年10月至2010年5月之間,進行了17次飛行。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在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由此開始它和整個航天飛機團隊的最後一次飛行,於美國東部時間21日淩晨5時57分,在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順利結束其謝幕之旅,由此也寓意著美國30年航天飛機時代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