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戰亂(2 / 3)

其理由確實土木堡地勢高,易守難攻,不懼怕瓦剌大軍,卻不知此地無泉缺水,而土木堡之南十五裏處有河,已被瓦剌軍占據,將士**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隔日瓦剌軍隊包圍土木堡,也先遣使詐和,並主動撤離,麻痹明軍。英宗不疑有他,遣曹鼐起草詔書,王振立馬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明軍隻得倉促應戰,明軍自相踐踏,結果一敗塗地,張輔、鄺野等百餘名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戰死,英宗見大勢已去盤地而坐,不久被俘,王振中途妄圖逃跑,被盯著的樊忠用大鐵錘所殺,樊忠不久亦戰死。此役明軍死亡過半,大量輜重盡為瓦剌也先掠奪,隻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等數人僥幸逃出。

土木之變的消息傳回京城,舉朝震動,立馬有官員主張遷都南逃。兵部尚書於謙、吏部尚書王文等擁立朱祁鈺即位為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百官哭諫嚴懲王振,馬順為王振遮護,喝逐群臣,事中王竑怒不可遏,殺馬順、毛貴和王長隨等泄忿,籍沒王振家產,王振的侄子王山被淩遲死。

十月,瓦剌也先軍攻至北京城下,欲用明英宗為人質,向明廷進行勒索;此時朝廷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議和,將首都南遷。另一派以於謙為首,主張保衛京城。

景帝遵循了於謙的意見,京師保衛戰打響,戰事初期,明軍屢戰屢敗,眼看京都不保。這時京師民眾突然四起而支援明軍,高麗也派軍前來支援,於謙不明所以,隱隱覺得有一股力量在背後默默的幫助著自己。仔細一查,竟然是徐嘉諾集結了義軍,於是愈加奮勇抗戰,一起打擊也先的部隊。也先受到夾擊,勒索不成,挾英宗北還。不久也先與明廷講和,將英宗還給了朝廷,景帝卻不想歸還皇位,於是在短暫的冊封禮儀過後,便將英宗囚禁在南宮。

此次戰役總算塵埃落地,徐嘉諾的突然出現,挽回了戰局。令龍心大悅,被冊封為太傅,並將抄家所得的原本屬於徐嘉諾的那三塊玉佩和另外兩塊賞賜給了他。隻見五塊玉佩都被做上了記號,分別是徐、卓、林、董、李,他突然醒悟,甚至震驚,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一個隱藏了很多年的陰謀!他急於尋求真相,可唯一能解釋這一切的恐怕隻有董誌銘了!那日董誌銘將計就計,刺的那一刀偏離了他的要害,在王振離開後將他交予了一直留在京城並未離去的朱夢溦和劉楓,(朱夢溦劉楓並未離開京城,而是偶遇了董誌銘一直躲藏在董府),在兩人的照顧下,慢慢恢複了身體。等完全康複的時候,朱夢溦和劉楓便真正離開了京城,從此音訊全無。而此時戰事已起,眼看英宗被俘,瓦剌軍直逼京都,徐嘉諾忙召集義軍支援,而恰巧高麗聞戰事而支援,這才擊退了瓦剌。而董誌銘自李夢深死後就消失了,無從尋找。

然而張沫的死訊更讓徐嘉諾震驚,他滿腦子都是佑雯的處境,於是迫不及待的趕往張府,剛到張府大門,卻赫然見到董誌銘站在門口。

“董誌銘!你怎麼在這!”徐嘉諾頗為驚訝又戒備的說道。

“我在等你!”見徐嘉諾一臉凝重和殺氣,接著道:“你不是想知道一切麼,我來就是為了告訴你的!”

徐嘉諾點了點頭,兩人一齊進了張府,到了府內的後花園,“你對自己的身世了解多少?”

“一點點,怎麼?”

“你本是徐達將軍後裔,當年徐將軍蒙冤死於朱元璋之手,遺留下大批的寶藏,而藏寶圖就藏在五塊玉佩裏。這五塊除了徐將軍的後人手上一塊,其他四塊分別在四位家臣手上,輾轉到今天,也就到了卓不群、林暮雪、我和李夢深手上。我和深深手上的早已被王振拿去,而我與你成為生死相交的兄弟也是他一手安排,他不知從何處知曉了寶藏的秘密,一直覬覦著你手中的玉佩,所以一直派我秘密暗查,直到我幫他搶到了玉佩。不過他還沒來得及破解藏寶圖之謎尋找寶藏,瓦剌就開始了攻打邊界,所以這些玉佩就留在了他府上。起先我隻知道我有任務在身,可從不知道這背後的主謀竟然就是這大名鼎鼎的閹狗,他一直以夢深和我父親的性命要挾我,逼迫我做不願意做的事,現在倒這般簡單的死了。”董誌銘將自己知道的說了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