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玄還沒說完,忽然一人站出來說道:“不須張弓隻箭,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公安傅士仁來降,可乎?”
韓玄一看那人,又是虞翻。韓玄問道:“仲翔有何良策,可使傅士仁歸降?”
虞翻回道:“某自幼與士仁交厚。今若以利害說之,彼必歸矣。”
韓玄便令虞翻領五百軍士,徑直奔公安來。
卻說傅士仁聽知襄陽有失,急令閉城堅守。虞翻來後,見城門緊閉,於是寫書拴在箭上,射入城中。軍士拾得書信,獻與傅士仁。傅士仁拆書來看,原來是虞翻想要招降自己。
傅士仁看完書信後想起:“關羽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
傅士仁隨即令部下大開城門,請虞翻入城。二人禮畢,各訴舊情,虞翻說韓玄寬洪大度,禮賢下士。傅士仁大喜,立即同虞翻捧著印綬來襄陽投降。
韓玄大悅,仍令傅士仁去守公安。呂蒙悄悄對韓玄說:“今關羽未獲,留士仁於公安,久必有變;不若使往江陵招糜芳歸降。”
韓玄於是召見傅士仁,對他說道:“糜芳與卿交厚,卿可招來歸降,吾自當有重賞。”
傅士仁慨然領諾,於是引著十餘騎,徑投江陵招安糜芳。
卻說糜芳聽聞襄陽有失,正無計可施。忽來人報公安守將傅士仁到來,糜芳忙接其入城,問其所來何事。
傅士仁說道:“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江東。將軍亦不如早降。”
糜芳大驚道:“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
傅士仁望了望遠處,咬著牙說道:“關羽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將軍細察之。”
糜芳歎道:“吾與兄長久事劉皇叔,豈可一朝相背?”
糜芳正猶豫間,忽報關羽遣使來到,接入廳上。使者說:“關羽軍中缺糧,特來南郡、江陵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
糜芳大驚,回頭問傅士仁道:“今襄陽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
傅士仁厲聲說道:“不必多疑!”於是拔劍斬來使於堂上。
糜芳震驚萬分:“將軍如何斬之?”
傅士仁憤懣地說道:“關羽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將軍今不早降江東,必被關羽所殺。”
正說之間,忽報呂蒙引兵殺到城下。糜芳大驚,於是同傅士仁出城投降。呂蒙大喜,引二人來見孫韓玄。韓玄重賞二人,安撫城中民眾和降卒之心。
關羽圍樊城日久,曹操準備從洛陽南下解救曹仁,軍隊尚未集結完畢,屬下臣僚都催促曹操說:“大王若不早行動,如今就要敗了。”
惟有侍中桓階說:“大王以為曹仁等人能否估計眼下形勢?”
曹操說道:“子孝乃大將之才,定能分清形勢。”
桓階又問:“大王恐曹仁、呂常不盡力乎?”
曹操答道:“非也。”
桓階反問道:“那為何大王欲親自去救援?”
曹操回答說:“我擔心敵兵甚眾,而徐晃等人力有不逮。”
桓階說:“今曹仁等將雖身處重圍之中,仍然死守,沒有二心,實因其皆認為大王在遠處作外援之故。處於萬死的危險之地,必定有拚死抗爭之心。城內將士有拚死抗爭之心,城外有徐晃將軍這等強援,大王控製六軍,以顯我軍軍力之足,何必擔心失敗而親自出征?”
曹操很同意桓階的話,於是駐紮在摩陂,先後派遣殷署、朱蓋等共十二營軍隊到徐晃那裏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