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樂章 星光燦爛7(1 / 3)

南國乳燕陳燕燕和《燕燕歌》

2000年的盛夏時節,台灣好友何宜芬女士回大陸探親,受陳燕燕的女兒王女士的委托,給我捎來了她的母親陳燕燕和父親王豪的照片,以及有關她父母的一些史料。這樣的禮物使我如獲至寶,這份心意使我的心情許多天都無法平靜。

王女士為什麼跨越海峽把這樣珍貴的史料送到我的手中?何宜芬小妹告訴我,這是因為她看到了我選編的《解語花》的第一集和第二集,都收入了陳燕燕演唱的歌。她說,她從來都不知道她的母親還會唱歌,而且還不隻一首,並且錄製了唱片。驚喜中她願意為我提供史料,希望我把出版老歌這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做得更好。

海峽兩岸,心心相通,20世紀上半葉那段曆史是不該被遺忘的。

陳燕燕會唱歌,而且認真地向音樂家任光學習過聲樂和鋼琴,那是30年代初期的事情。陳燕燕最早演唱的電影歌曲,是她1933年在主演“聯華”影片《母性之光》時演唱的同名主題歌《母性之光》和插曲《春之戀歌》。1934年,陳燕燕在影片《大路》中扮演丁香時,演唱了片中插曲《燕燕歌》。這首歌由安娥作詞、任光譜曲,詞曲作者用陳燕燕的名字為這首歌命名,說明這首歌是他們專為陳燕燕創作的,也說明他們對陳燕燕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1934年,聯華影業公司拍攝了由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這部影片十分轟動,成為阮玲玉的代表作。由編劇孫師毅作詞、聶耳譜曲的《新女性歌》,由《回聲歌》、《天天歌》、《一天十二點鍾》、《四不歌》、《奴隸的起來》和《新的女性》六首短歌組成,是中國電影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灌錄的唱片由陳燕燕和青聲歌詠隊演唱,這首歌沒有安排阮玲玉灌錄唱片,陳燕燕沒有參加這部影片的演出,由她來灌錄這首歌的唱片,說明編導和詞曲作者對她演唱水平的相信和肯定。

灌錄《新女性歌》唱片之前,陳燕燕還錄過安娥詞、任光曲的《小鳥兒思親》、《落葉》,馬亭亭詞、楊光羲曲的《踩高蹺》,以及《謝謝你》、《淮南民謠》、《菊花黃》、《七重天》等歌曲的唱片。錄過《新女性歌》之後,她又灌錄了黎錦暉詞曲的《女不平》,以及《蕩小船》、《黃鶯兒》、《畫眉鳥》等歌曲的唱片,當時的陳燕燕在歌壇上是很活躍的。

陳燕燕1916年生於浙江寧波,祖先是滿清正黃旗的皇族世家,幼時隨父母移居北平。1930年14歲的陳燕燕就讀於北平聖心女中時,上海聯華影業公司來北平拍攝創業作《故都春夢》,她每天放學後都夾著書包跑去看人家拍戲。她那嬌小玲瓏的模樣和溫柔端莊的氣質引起了導演孫瑜的注意,決定帶她赴上海,培養她當電影演員。當時《故都春夢》的女主角、著名影星阮玲玉預言:“這個小姑娘將來會搶走我的半壁江山。”

正如阮玲玉所預言的,加入聯華後的陳燕燕,從《故都春夢》開始,直到1937年拍完聯華的最後一部影片《藝海風光》為止,一共拍了24部影片,紅透了半邊天。1931年她在影片《戀愛與義務》和《一剪梅》中扮演兒童角色,1932年主演蔡楚生編導的《南國之春》一舉成名,獲得了“美麗的小鳥”、“南國乳燕”的美譽。由於她善於扮演悲劇角色,被人稱為“悲劇明星”。聯華的“四大名旦”、上海灘的“八大影星”中都有她的芳名,在影壇上紅極一時。她一麵拍片一麵努力學習,除了向任光學習聲樂、鋼琴,還學習繪畫和騎馬,被譽為是懂得自愛、敬業的女明星。

1938年,陳燕燕進入張善琨的新華影業公司,拍了《乞丐千金》、《雷雨》和《四潘金蓮》。1939年主演了《琵琶記》、《生死恨》,在《生死恨》中演唱了一首《圓舞曲》。這一年她還為張善琨的華新影片公司主演了《白蛇傳》、《隋宮春色》。1940年主演了“華成”影片《花魁女》、《杜十娘》、《女鬼》,在《杜十娘》一片中演唱了插曲《娼門淚》。1941年在影片《家》中扮演鳴鳳。1942年為大成影片公司主演了《洞房花燭夜》。“中聯”和“華影”時期,在她主演的影片《情潮》和《蝴蝶夫人》中,演唱過《情潮》插曲《媽離不了你》和《蝴蝶夫人》插曲《海邊花》。

1947年,陳燕燕為文華影片公司主演了張愛玲編劇的《不了情》,1948年為群力影劇社主演了《神出鬼沒》,為中電二廠主演了《天魔劫》。《天魔劫》插曲《牛背情歌》曾經十分流行,唱片由歌星白雲錄製。

1949年後陳燕燕移居香港,在港台兩地拍片。1957年她因在影片《金蓮花》中的出色表演獲第四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配角獎,1961年又獲第八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女配角獎。1988年台灣電視連續劇《昨夜星辰》在大陸播映,陳燕燕在片中飾演的周母受到觀眾的喜愛。1992年陳燕燕隨香港《阮玲玉》攝製組來上海拍外景,會見了許多當年的老朋友,她還和著名演員顧也魯相約再合作。遺憾的是,她的願望沒有實現,1999年陳燕燕病逝於香港。

老牌明星談瑛的歌

在中國的影壇和歌壇,談瑛都是老牌的明星。

談瑛,原名談素珍,1915年出生於上海,就讀於上海民立女子中學。她模樣俊美,思想開放,打扮入時,形象摩登。著名導演但都宇很欣賞她的風度氣質,和夫人殷明珠一起多次到談家拜訪,終於征得談瑛母親的同意,談瑛正式進入但都宇1920年創辦的上海影戲公司,這一年談瑛16歲,時為1931年。是年秋,上海影戲公司並入聯華影業公司,談瑛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失足恨》,1932年上映時為“聯華”的作品。同年末,“上海影戲”退出“聯華”,談瑛留在“聯華”,她主演的第二部影片《粉紅色的夢》由蔡楚生編導,也在1932年上映,這兩部影片都是無聲片。

1933年——1934年,談瑛為“聯華”主演了《清道夫》、《出路》、《風》、《暴雨梨花》、《良宵》、《青春》等6部無聲片,在影壇有了相當的知名度。

1933年,“聯華”拍攝田漢編劇、卜萬蒼導演的部分有聲片《母性之光》,由陳燕燕領銜主演,黎灼灼出演女二號,談瑛的位置退到了女三號。她在這部影片中演唱了田漢詞任光曲的《南洋歌》,這首歌又名《采蚌歌》,由百代公司灌錄了唱片。這是談瑛第一次演唱電影歌曲,第一次灌錄唱片。

1935年,談瑛在電通影片《風雲兒女》中出演女二號,知名度進一步攀升。1936年,談瑛為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小玲子》,這部影片使她更加走紅。翌年,她又為“明星”主演了《夢裏乾坤》和《夜奔》。這一年抗戰爆發,“明星”毀於戰火,談瑛的“明星”曆程至此結束。在《夢裏乾坤》一片中,談瑛和孫敏對唱了插曲《美麗的小家庭》,這部影片的另一首插曲《凱旋歌》,由談瑛和謝俊(謝添)、李麗蓮、姚萍對唱,這兩首歌都由百代公司出版了唱片。

談瑛1933年灌錄第一張唱片《南洋歌》之後,曾連續為百代公司灌錄過《進蘭房》、《大紅公雞》、《向前走》、《小野貓》、《中國青年》、《前進曲》、《琴挑》、《多情舞伴》等多首時代曲的唱片。1934年百代公司在上海《申報》作廣告推銷唱片,談瑛的名字和黎明暉、陳玉梅、胡蝶、白虹、胡珊、李麗蓮、龔秋霞並列,此時的談瑛已是影歌雙棲的紅星了。

上海淪為孤島後,談瑛進入新華影業公司,1938年主演了《古屋行屍記》和《冷月詩魂》;在《雷雨》和《胭脂淚》中出演女二號。1939年主演了《化身人猿》、《欲魔》和《麻瘋女》。在《麻瘋女》一片中,談瑛演唱了片中插曲《女真木》。1940年又主演了《潘巧雲》,1941年談瑛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主演了《玉連環》和《夜半歌聲》的續集。

1947年,談瑛為中電二廠主演《衣錦榮歸》,1973年,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影片《牛鬼蛇神》時,曾特邀談瑛出演。

歌聲甜美的古典美人——袁美雲

1941年新華影業公司拍攝影片《西施》,袁美雲因扮演犧牲自己,拯救國家的美女西施,而獲得了“古典美人”的稱號。這部影片由陳大悲編劇,卜萬蒼導演,片中四首插曲,均由李雋青作詞,嚴工上譜寫了《浣紗溪》、《教我如何能忘你》和《姑蘇台》,陸仲任譜寫了一首《采蓮曲》。這四首歌從詞到曲都具有古典詩詞和戲曲的韻味,袁美雲親自演唱,唱得很成功,對於刻劃西施的性格,展示她的內心活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袁美雲扮演西施的成功,和她自幼學習京劇,對於戲劇的表演有相當的功底有著直接的關係。

袁美雲本名侯桂鳳,1917年生於浙江杭州,9歲喪父,家境艱難,母親將她送給別人,養父為她取名袁美雲,並聘請教師教她學京劇,11歲隨養父赴上海登台演唱。她俊美的扮相和甜美的嗓音引起“天一”老板邵醉翁的注意。1932年“天一”拍攝《遊藝大會》時邀她在片中表演了京劇《遊龍戲鳳》的片斷。這是袁美雲第一次在銀幕上亮相。同年,“天一”拍攝有聲片《小女伶》,邀請袁美雲主演,這是她從影的處女作。由於劇中的小女伶,有著和袁美雲相似的身世,她演起來得心應手,一鳴驚人,奠定了她在影壇上的地位。

袁美雲第一次演唱電影插曲是1934年在她主演的影片《人間仙子》中領唱同名主題歌。這部影片由黎錦暉配樂並譜寫了主題歌《人間仙子》和插曲《銀色的淒涼》。袁美雲唱的《人間仙子》反響一般,白虹演唱的《銀色的淒涼》曾流行一時。

從1933年到1935年,袁美雲曾主演左翼影片《中國海的怒潮》、《逃亡》、《人之初》、《暴風雨》和《凱歌》。在《逃亡》一片中演唱了《塞外村女》,並和葉娟娟一起領唱了《自衛歌》,這兩首歌均由唐納作詞聶耳譜曲。在《凱歌》一片中她又演唱了《采菱歌》。

袁美雲演唱的電影歌曲,最流行的是1938年影片《茶花女》的主題歌《茶山情歌》,另一首是影片《地獄探豔記》的插曲《節節花開》。

除了電影歌曲,1934年——1935年,袁美雲還灌錄過黎錦暉的時代曲——《大無畏歌》、《好姊妹衝鋒》、《春光好》和《第一美少年》的唱片,她是一位會唱歌的電影明星。

1938年以後袁美雲為新華、華新、華成等影片公司主演過二十餘部影片,大家比較熟悉的銀幕形象,除了西施,還有她1944年在“華影”影片《紅樓夢》中反串扮演的賈寶玉。

抗日戰爭勝利後,袁美雲和丈夫王引去香港創辦“良友影片公司”,1987年返回上海,1999年病逝。

宣景琳的《江南春色》

宣景琳,1907年生,是中國電影無聲時代的著名影星,15歲走上銀幕,18歲為明星影片公司主演《最後之良心》一舉成名,明星公司與她簽訂了三年合同,成為“明星”第一個簽訂長期合同的演員。從1925年到1930年,她頻頻出鏡,主演和參與演出的影片一部接一部,是銀幕上與胡蝶同時代的當紅影星。

1931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首部片上發音有聲片《歌場春色》,由扮演女主角的宣景琳演唱了片中插曲《青春之樂》和《江南好》(又名《江南春色》)。這兩首歌都由黎錦暉寫詞譜曲,是僅晚於《尋兄詞》的中國最早的兩首電影歌曲。為了唱好這兩首歌,宣景琳反複練習,下了一番功夫,影片上映後反響不錯,勝利唱片公司為宣景琳灌錄了《江南春色》的唱片。另一首《青春之樂》由白虹為高亭唱片公司灌錄了唱片。1933年,宣景琳在為“明星”主演影片《二對一》時,又演唱了片中插曲《儂心許》,也由“勝利”唱片公司錄了唱片。她為“勝利”灌錄的時代曲唱片有《今夜曲》、《憶嬌容》、《新夏》,為“百代”灌錄的唱片有《怕春歸》和《紅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