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懷著無比崇高的敬意,遊覽了一位同事的空間,發現她在玩“花鈿”,所謂的花鈿,就是美女往本來已經很美麗的臉上再畫上花樣的圖案。當然如果本身臉蛋條件欠佳的話,那就不好說了,千萬要慎重,以免“東施效顰”。
其實花鈿最早產生於三國時期,隻不過那時候,此項“臭美”手段僅局限於少數民族婦女,並且這個少數民族既不是北方的胡(匈奴、鮮卑),也不是南方的蠻夷(山越),而是西方(如今的西藏地區)的羌(藏族人的祖先),想一想,那個地方海拔不是一般的高,風不是一般的大,日照不是一般的強,長年累月下來,臉實在就沒法看了,於是聰明的羌族美女們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進行麵部美白、保濕、去皺等工作。後來,也不知道哪一年哪一個羌族女人,有了重大發現,他發現把池塘裏的白色(含有堿性成分)的稀泥塗在臉上,可以美白麵部肌膚,之後就白裏透紅與眾不同了,再之後眾人紛紛效仿,都在臉上和泥,一時間形成潮流,成為了時尚。
到了南北朝時期,這些在臉上和泥漂亮女人的後代還在和泥,和了好幾代當然豔驚四座了,結果一下山(走下高原),被中原老百姓一看,又有些不好意思了,害了羞就更加嬌媚了。
但是起初中原老百姓也不理解,這一個個亭亭玉立的羌族女人,閑著沒事往臉上和泥幹什麼?挺心疼的,於是打盆水讓他們洗洗臉吧,結果一洗臉,那叫一個白淨,感情你們風吹日曬的也有令我華夏見多識廣之文雅青年瞠目結舌的好麵皮,於是一幫膽大心細的男士(以蘭陵王先生為代表)最先學習她們在臉上和泥,用過之後,效果果然不錯,和了沒幾天就見效了,不僅白了而且還滑了,比中原沿用千年的胭脂水粉管用多了,要知道胭脂水粉主要是用來遮掩麵部問題,治標不治本,還是這個和泥的辦法好,並且中原水網交集,河流湖泊眾多,有大量的白泥資源可以利用,這樣一來又為男士節省了給妻子買胭脂水粉的開支。一蹴而就,用過此法的男士又將此法介紹給了自己的妻子,如此經濟又環保,省錢又高效的麵部和泥美容措施,從此成了中原女士的最愛。
然而,好景不長,和泥法流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開始發現了它的弊端,尤其在我國南方荊楚大地,由於那裏氣候太潮濕了,與羌人的老家環境相差太大,光顧得保濕了卻忽略了透氣,搞得許多利用和泥之法的女人臉上長起了痱子和粉刺,這下麻煩大了,弄得荊楚大地十室九打架的,嚇得許多本想省錢的男士們不敢回家吃飯。於是和泥潤膚法最終隻是曇花一現。
然而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再和泥潤膚法宣告失敗之後,好美的中原女子,由於家教好,文化和藝術欣賞水平偏高,她們對和泥法進行了再次創新,那就是在白泥裏添加天然染料,調和出五顏六色再在臉上繪成美麗的圖案,這麼一試,雖說失去了美顏功能,但視覺效果極佳,於是一種新的潮流時尚流行起來,也就是我現在所講的“花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