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具的收藏狀況如何?怎樣進行收藏?

一、中國古代家具收藏的狀況

中國古代家具收藏目前可分為三個時期,即萌芽期、發展期、高峰期。

古代家具收藏的萌芽期是清末至1985年。在中國曆代的收藏史上,共有三次收藏高潮,分別出現於北宋末年、康乾年間和清末民初。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動蕩,百業凋零,唯獨收藏業方興未艾。巨大的社會動蕩,貧富的轉換,造成文物家什的聚散流通。許多宮廷文物見證了上至皇室下至前清遺老遺少敗家的過程。這一時期的收藏家大量產生,收藏品類以金石書畫為最多,陶瓷次之。收藏大家中不乏古代家具收藏者,但均未以此為主業,隻是附帶家中擺設,以圖氛圍。

最先注意古代家具收藏的是外國收藏家。許多外國愛好者偏愛中國古代家具,大規模地收購,並漂洋過海運回本國,陳列於豪宅大院、博物館中。1944年,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著書《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是古代家具研究和收藏的第一個裏程碑。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又著書《中國古代家具》,再度將中國古代家具以圖錄昭示。這兩個時期,前者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連天烽火之中;後者則是“文化大革命”時傳統文化受到大規模摧殘之時,中國人顯然無暇顧及。當然,不重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萌芽期,也有極少數中國學者注意到古代家具,如陳夢家、王世襄等。其中工世襄對古家具的貢獻最突出。他對古代家具、特別是明式家具的收藏與研究,早於20世紀40年代初。當時,他在四川李莊讀了《營造法式》和清代匠作則例,對小木作及家具產生了興趣。後來,他又讀到德國人艾克所著《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對古代家具不惜傾囊以求。經過近四十年的搜集,王世襄收藏的明式家具達79件,其中不乏罕見的精品。王世襄對這些具有很高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明式家具,多年來進行了全麵、深入的學術研究。

1985年,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的大型圖錄出版,很快引起轟動,海內外學術界和收藏界廣泛關注、反應熱烈。很多家具商也以此為圭泉,仿製明式家具,營利頗豐,更有即將破產的家具公司,隻因為這本書而起死回生的。此書僅僅至1988年,就有包括台灣中文本,以及英、美、泰國等不同的出版社的英文本、法文本、德文本等九個版本問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文物圖集。

古代家具收藏的發展期為1985年至1995年。《明式家具珍賞》的出版,影響了港台地區的收藏風尚,也催生了內地的古代家具收藏。由港台地區收藏家赴內地搜求古代家具開始,中國人對傳統家具的態度從忽視到重視,隻曆經短短數年。至20世紀90年代,古代家具收藏在神州大地已如火如茶。每個藏家都興致勃勃地將道聽途說的經驗,諸如對木材的認知、對年代的判斷等添枝加葉地渲染、蔓延開來。1991年,北京率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家具收藏組織——中國古典家具研究會。1993年6月,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在三山會館舉辦了國內第一個民間家具展——“中國古董家具展”,當時展覽的100多件明、清至民國時期的老家具,從重達千餘斤的清代九獅圖紅木架子床,到鏤花雕紋的黃花梨奩匣,從長達4米的清代鼇魚腳長茶幾,到鑲嵌雲石的書卷式貴妃榻,洋洋灑灑,千姿百態,吸引了無數參觀者。在這一時期,中國古舊家具的外流嚴重,80年代末香港收藏家徐展堂在其私人博物館開辟了“紫檀家具展室”,另一位香港收藏家葉承耀在四五年裏從內地和海外市場收進了80餘件明式黃花梨家具。

古代家具收藏的高峰期為1995年之後。這時候,古代家具收藏已與書畫、陶瓷並稱為中國文物收藏三大熱門品種。1996年紐約佳士得的“中國古典家具”專場拍賣,107件拍品悉數成交,其中明末黃花梨大理石插屏式屏風,以100萬美元創中國古典家具當時最高紀錄。1999年,天津一對清朝紫檀頂箱櫃在國內就以人民幣398萬元被拍出。2002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以943.8萬元成交的清初黃花梨雕雲龍紋四件櫃,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又創1100萬元新高。2006年8月12日,“第一屆明清家具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舒乙、胡德生、張德樣、胡文彥、楊家駒等學者、專家、收藏家近百人出席會議。會議一致認為現在還是古代家具收藏的高峰時期。在古代家具收藏進入高峰期後,古代家具也和其他各類藝術品一樣,大批贗品充斥市場,且作假手法也越來越高。部分利欲熏心的投機分子,甚至不惜破壞珍貴古代家具原物,以騙取不義之財。古代家具的作偽現象,已成為每個家具收藏者、愛好者、研究者無法回避的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