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蕭寒回到營帳,楊智帶領2兵丁過來幫蕭寒辦理零散事務,雖然出征在外沒有多少物品,然而許多瑣碎的事務還是處理的,被褥的整理搬運,手續交接之後的整理歸類,新帳的打掃擺設,等等不一而足,考慮到蕭寒傷勢未愈,所以楊智喊了2個人幫忙,蕭寒見過兵器營正堂管事胡不虧,說起胡不虧確實楊智的熟人,胡不虧的父親在年近花甲得子,仰天長笑,人生至此方不虧此生,所以取名胡不虧,由於老來得子,反正不虧從小就是想要星星,老頭決不給月亮,溺愛到了極致,也聰明伶俐,但自從見到街麵上的鐵鋪,算是徹底的迷戀上了,眼看著通紅的鐵器在自己手裏慢慢的捶打成想要的模樣,心裏得到了無限的滿足感。至此撇開父親家傳的營生藥鋪,開始了鐵匠生涯,秦統一六國之後由於征發大量民夫修長城,阿房宮之後,民怨四起,同樣波及到了胡不虧,無奈之下跟隨項羽出戰,項羽看他精通鐵器,安排他進兵器營,慢慢升到正堂管事一職,而楊智屬於後勤,經常跟胡不虧打交道,一來二去熟了之後,沒事的時候也在一起小酌幾杯,吹吹牛啥的,所以也不算外人,勉勵蕭寒幾句,讓他先熟悉環境,傷好之後再來上任,蕭寒也就在兵器營內熟悉環境,因為是出征,所以兵器營的主要任務確不是打造兵器,而是修繕兵器,盔甲,補充缺失的箭簇,至於攻城車,雲梯什麼的,還有木器營,糧草營等其他後勤負責,在行軍後方,不算行軍序列,確最容易招致敵人下手的這麼個地方,那時候的兵法雖然沒有明清這麼係統,更沒有現代戰爭的精細分工,可是今後戰爭戰法的鼻祖,後世隻是更詳細,更精準,斷其糧草後路,引起軍心浮動,嘩變是萬試不爽的策略,所以雖是後勤,危險係數不小於前方衝鋒陷陣。邊走邊觀看兵器維修的過程,不得不說的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書同文,車同軌,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然而為了一己之私,鑄劍為犁,焚書坑儒,造成文化斷代,多少當時最新技術的失傳,也飽受詬病,後世的流水作業法在秦就已經失傳,在秦陵墓中的一把電鍍的寶劍,曆經2千餘年,光亮如新,而後世卻在工業革命中發現這項技術,先不說什麼時候發現這項技術,單單從失傳到從新發現就相隔2千餘年,最絕的是工匠全部陪葬,相當於把當時最頂尖的技術隨他而去,連片葉傳承都沒有留下,遺禍之深遠,可想而知。雖然現在距離強秦較近,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弊病就顯現出來了,兵器打造遠不及強秦時代,比如現在蕭寒麵前的兵器成製式的很少,就算製式兵器,也沒有統一標準,別說製造時費工費力,維修時也不方便,蕭寒歎口氣道:“任重而道遠啊!”。卻不知在旁邊經過的楊智聽到走到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