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寫散文,緣起於同行同鄉的幾位朋友散文集子的出版。他們優美的文字讓我愛不釋手,心中也萌發了一股躍躍欲試的念頭。加之年齡近乎老矣,常會於靜坐閑聊之時回憶起少年往事,總想將已隨歲月流水逝去的難忘的人和事用文字的形式留住。待垂垂老矣之時,呷一口香茗,讀一段文字,以求自娛自樂;亦或饋贈親友,博其一笑。借以此,我於去年暑假前後動筆,短短一年時間裏,近六十餘篇散文如汩汩泉水噴湧而出矣。
喜歡寫點什麼,本是我此生之愛好,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在縣文化館諸老師的鼓勵下就算是業餘作者了。後來,寫寫停停,什麼文體都嚐試過,可是難登大雅之堂。再後來,學寫格律詩詞,塗塗抹抹,作品不少,佳作全無。也曾將這些“次品”整理成集,算是對自己的寫作生涯的記錄。我總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能讓自己率性而為,不讓靈魂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遺失,就是功德無量的事。我也將我的理念不時地灌輸給我的學生,讓他們在學生時代就養成愛讀書、喜寫作的習慣,可以說這是我畢生的追求。有人可能不屑,說什麼寫那麼多又有什麼用?也不見那個報刊上登過,勞神費力幹什麼?話雖有理,但這也正反映了這些人世俗的心理。工作為了工資,經商為了賺錢;乃至於打麻將為了“漲水”,幫助人為了報酬……一切的一切,離不開“錢”字。為了錢可以丟掉親情,背叛愛情,褻瀆友情;為了錢可以低頭,可以下作,可以無聊,甚至可以無恥。不敢想象,這個世界還剩下了什麼!說老實話,對那些腰纏萬貫、“妻妾”成群的人我還真的不屑一顧。他們除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錢外,真的是一無所有。
不錯,大多數時候寫作是不能創造物質財富的,即使在哪個刊物上發表了,所獲金錢也少得可憐,根本不可與歌星明星“金”口一開可比。但是文學作品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別小看那些在文藝網站和博客上大量存在的草根文學作品,它們雖得不到傳統紙質傳媒、官方報刊的重視,但其點擊量卻不可小覷,有的甚至超過了所謂正式發表的文章,這其中的社會意義是巨大的。這些草根文學作者們對弘揚社會精神文明所起的作用不可抹殺。至於有的作品現在雖然沒有影響,難保若幹年後不會被人重視,成為名著,這種例子古今中外均有之。試問,相比於為金錢而汲汲以求和為享樂而無所事事的人來,是否有天淵之別?
觀念決定行動,所以我在工作之餘、茶餘飯後,把別人花在牌桌上、泡在歌廳裏的時間花在寫作上,才有了這本厚厚的東西。雖不敢說篇篇精彩,但也真的是“發乎情,止乎理”“我手寫我心”,抒寫真情實感;同時,也刻意從立意謀篇,表現形式上下功夫,信守孔子“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古訓,力求使每一篇文章都有特色,耐咀嚼,有意境。當然,目標與實際肯定會有差異,離優秀之作距離甚遠,加之時間倉促,問題定然不少,還望讀者諸君不吝指教。
集子中的篇目均已在“紅袖添香”“新浪博客”“企博網”和“天山論壇”上發表,不少篇目被這些網站定為“精華”文章。但將其彙編成集,再係統地細細讀一遍,覺得問題還不少。從寫作視野來看,大多離不開“空中花園”的花草樹木,缺乏反映時代氣息的大手筆;在篇章結構上也有格式化的毛病,缺乏創新;語言表達上常有相似句子出現,近乎重複。諸如此類,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散文創作中加以完善,力求更好。
集子能順利出版,與學校領導積極倡導“弘揚校園文化,積澱人文底蘊”的理念有關,校長陳愛水,書記楊健對拙作的出版非常關心;同時得到了出版社編輯老師和朋友的大力支持。老朋友、中國作協會員、無錫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李誌川先生在百忙之中逐篇閱讀了全書,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了序言的寫作;並提出十分中肯的共勉意見,給了我最寶貴也是最大的支持;長女素琴完成了大部分篇目的打印和整本書的編排工作。他們的無私奉獻都讓我感激萬分,在此,一並表示最衷心的謝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