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技校的第一天似乎並不愉快,因為在這裏遇到了一些人讓我覺得很不舒服,首先遇到的就是我的初中同學。有的人可能會問“他鄉遇故人”相互之間有個照應不是很好麼?
其實不然,因為。
我們初中每次考試都會根據成績的高低依次分成1—10幾個考場,從上初中開始我就一直在1考場或是2考場。而在技校我我們班的那幾位我的“他鄉故知”上初中時都是在倒數的幾個考場考試的。
甚至第一天報到他們見到我和他們一個班,能看出他們心中的喜悅,可能是覺得我們在一個班,這樣凸顯出自己的成績也很不錯,或是覺得“你初中學習好有什麼用?現在不還是和我們一個班麼?”
不管他們怎麼覺得,我那是覺得初中三年是白念了。
再說說技校的其他同學,這個不是一概而論的,其實每個班都有一些喜歡嘚瑟的學生隻不過在技校這種地方這種人比較聚堆罷了。(接觸久了發現那些能嘚瑟的學生,有時隻是出於自我保護。)
當時我就覺得“你們這麼牛逼,來技校這種地方幹什麼啊?還不都是一幫中考漏子。”覺的他們一點能耐沒有,催牛b卻一個賽一個。一言不合放學就要打架。那時突然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了質疑。“我接下來的3年是要和一群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啊?”當然後來也不乏找到了幾個聊得來的朋友。
當我對身邊的同學絕望了的時候,接踵而至的就是這裏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了。
先來說一說技校的日常生活吧。
在技校早上5點起床出早操3200米長跑。
吃完早飯來到教室準備上課,每天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特別的節目,那就是我們班的女生集體化妝,“淡妝濃抹......”那場麵之瘋狂不亞於早市的促銷活動。
上兩節課後9點半繼續跑圈3200米
然後再上兩節課午休。
下午上完兩節課繼續跑圈6400米
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要跑這麼多麼?因為技校畢業大部分都去我們家這麵的礦裏下井挖煤,要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
晚自習看一個姓菜的教授講《弟子規》(幾乎沒有人看,都是各自玩各自的)
再來說說我們的課,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機械製圖課能學到些東西外,其餘的課就像是哄著一群大齡的幼兒園的學生一樣。在這裏的日子我覺得是在消磨我的青春白白耗費我的時間。
付出的辛苦並不比上高中少,可是什麼都學不到,每天就是混吃等死———熬壽。同學們每天就是下課集體抽煙,放學上網吧,處對象。在這裏談論的話題就是玩什麼遊戲,或是誰和誰處對象了,誰和誰打起來了。聊天的內容永遠不會涉及到,理想和未來。因為在這裏理想並沒有什麼用,而未來我們大家心都清楚是什麼樣——不見天日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在這裏的未來就是畢業後分配到礦裏挖煤。所以這裏沒有思想的碰撞,也沒有對未來的憧憬。我們是一群行屍走肉,我們是一群豬舍裏肉食豬。
其實真正讓我決定離開這裏,是在一次被我們班一個同學的譏諷後。
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宋詞》那時候晚自習由於閑著無聊,我就在書店買了一本《最美宋詞解析》來看,閑來無事或是說有感而發的時候自己也在本上寫一些詞。
例如一次和同學出去吃飯回來時寫的一首詞。
菜自無味,酒自愁。一絲獨守,未曾休。昔日縱酒咽淚流,才過愁腸。又做尿留,望人做嘔。卻不知羞。無言豈是句中猶,道不同,不相謀。船不同,怎同舟。世若如此我與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