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少年意氣帝都富貴鄉(1 / 1)

朱紅的宮牆包圍了偌大的盤龍古城。四方天地正,如此的威嚴有氣勢,不愧是六朝皇城。頗帶著肅殺冷清之感,秋逍遙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

朱煦,其實也就是當今永樂帝的第二子——朱高煦很關心的拉了拉他的袖子,讓他放鬆點,正在此時,一聲拖長了音調的怪腔響起:“宣二皇子,秋逍遙進殿……”

總算進了殿,總算見到了隻有傳聞中才能見到的皇上。秋逍遙覺得自己很是幸運,也許這就是上天眷顧自己給自己的機會,讓自己一展抱負施展才華的機會。

進了大殿,很安靜的感覺,甚至於到了寂靜的地步,而且冷的瘮人。

抬頭,仔細的看著麵前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中年男人。不怒自威,頗為英俊的麵龐卻也帶著與常人無異的滄桑。這就是永樂帝?那個逼死自己親侄子,謀權篡位的朱四王爺?秋逍遙心裏泛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

永樂帝朱棣也在同樣注視著這個年輕的鄉下小夥子,他的眼中似乎有著鬱結的苦澀,望著自己的目光也是一樣的……惋惜?

他幾乎都想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怎麼會有這樣的錯覺?身為明朝第三個皇帝,他沒有朱元璋的暴戾,也不像朱允炆那樣懦弱,他憑借自己的實力奪去了天下,主持編纂了開天辟地的永樂大典,派身邊人鄭和多次下西洋,開創了又一個太平盛世……如此這般豐功偉績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可是這不知天高地厚的鄉下小子竟然用惋惜的目光看自己???身為一個帝王的驕傲讓他有些無法忍受,他的狹長的鳳眼眯起來,泛出危險的光芒,“你就是秋逍遙?平王向朕極力推薦你,今日一見,你倒有何過人之處?”

雖然話是朝秋逍遙說的,但是在旁邊的的朱高煦也都明顯感到一陣寒意,皇帝不悅!而且話中的警告意味明顯,要是秋逍遙沒有讓父王滿意的話,就連推薦他的自己也同樣會有不好的下場。他有些擔心,也有些無奈。誰叫身在帝王家呢?一點一滴的失誤都有可能引起最終失敗,把逍遙卷入這權力紛爭到底是對是錯?不過這也是逍遙自己要求的,悉數將平生學售君王。逍遙還真是……也罷,既然交了這個朋友,就徹底信任一下又何妨?

“父王,兒臣與秋公子在酒肆偶然相識,覺得他與兒臣平日所見之人都不一樣,有幸結交之後方知他亦想為我大明所用,故效仿唐太宗收納天下有識之士,推薦來此,望父王能知賢善用,也為我大明留住人才。”朱高煦不著痕跡的將皇帝的警告化解,也為秋逍遙做了個“特別”的鋪墊。秋逍遙聞言不禁苦笑,這個朱高煦,他所謂的不一樣,莫不是指自己放聲高歌的吧?他不就是被我的歌聲吸引的麼?

他笑的有些無奈,衝皇上一抱拳,“草民秋逍遙,湖北祁亭山人士,與平王爺萍水相逢,相聊幾句倒也十分投緣。草民出山之時曾受家師所命,要叫我報效祖國建功立業。不瞞皇上,草民自幼生活十分貧困,與師傅師妹相依為命,十九年間,所歌所思所想一朝登廟堂,既為了自己也為了師傅師妹。對於草民來說,這樣的生活既可以讓我們不為無錢難倒英雄,又可以一展我的才華;對於皇上來說,草民對又藝略有精通也曾研習過一些兵法陣勢,三謀六略,總算有些用處;對於平王爺來說,草民是他的朋友,也可在他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且絕不背叛,如此,皇上用我有何樂而不為呢?”

他的表情似是毫不在意,波瀾無驚,甚至於眼裏某些不該擁有的情緒也不見了,反而漸漸升起了一絲微笑。朱高煦看著他嘴角噙的那抹笑容,可以稱之為——相當的自信。

“你好像很自信,”永樂帝很直接的說出自己的看法,他是個直接的人,自幼當武將的豪爽讓他對宮中爾虞我詐的人頗為反感,相反卻特別欣賞那些沒有太多花花心思的直率的人,“你的性子朕很喜歡,可是朕不需要隻會說空話的人在朕身邊濫竽充數。何況,你雖是平王的朋友,但是一旦入朝為官,你就應該分清誰是你應該效忠的人。朕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朋友義氣,朕不相信。”

?秋逍遙有些驚詫的看了看永樂帝,似是沒想到他居然這麼坦率的承認了自己的心病。因為他是謀反起家的,所以他削了各地藩王的兵權,將所有的勢力都集中在自己手裏,以至於常發生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情況。可是他居然在自己麵前如此輕易說了自己最忌諱的事情,是因為信任自己不會背叛,還是信任平王朱高煦不會謀反?

“哈哈,皇上您多慮了。”秋逍遙又笑了起來,“逍遙主子和朋友還是分得清的,自古忠義兩難全,若是二者當真衝突的話,我定當選其中一者,而這一者,也一定是我平日裏就堅持的。而至於我的真才實學,皇上盡可以考驗,逍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一番話又將難題推給皇帝,言下之意便是皇上若用我我便一忠到底,若皇上不信任我,我就跟隨平王,若皇上對平王不利我一定會守義幫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