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易克勤多次搬遷,終於使田漢兄弟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他們以後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母親教子有方三兄妹齊上北大
在湖南省衡東縣,有一個普通家庭中竟然有3個孩子全部考入名牌大學——北京大學。令人羨慕不已。
三兄妹全部考上北大,來自於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三兄妹刻苦攻讀。
這個家庭並不是書香門第,父親劉首德是一位農民,後來被招為幹部,其母親也是當地一位普通幹部。他們的家庭十分和睦,特別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在子女學習上,他們下了一番苦心。
1.注意營養。
在支持孩子們學習的同時,劉首德注意對孩子營養的補充。為了讓三個子女成才,劉首德對營養進行了研究,他認為,在高三那一年,孩子學習的任務重,消耗大,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來保證他們的體力。劉首德從不相信形形色色的口服液,而是用自己獨有的方法進行食補。他說:人的大腦消耗,要補充蛋白質。至於哪些食物裏含有蛋白質,劉首德如數家珍,他主要選擇了三種食品:雞蛋、牛肉和魚,每當孩子進入高三時,他就開始實施補充營養計劃:每天早晨,讓孩子吃一個雞蛋,一個星期吃一至二次魚,10天左右吃一次牛肉。針對孩子臨近高考,精神緊張,易引起腸胃不調的問題,他選擇了一種為孩子補氣、養胃的飲食。
2.強製與理性相結合。
劉首德對子女的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小學階段的強製性教育;初中階段的理性教育;高中階段的理想和理性相結合教育。強製教育,就是要為孩子劃一條警戒線,讓他們在某些方麵不能去逾越,否則給予懲罰。這是因為他們年幼無知,自製能力差,這樣的約束,可以規範他們以後的行為,慢慢地,他們養成了習慣,就不覺得是限製了。到了初中後,孩子們較為懂事了,也對學習有了一定興趣,更有了自尊心,遇到問題就不能一打了之,而要細述道理。進入高中,孩子們已經開始成熟,進入青春期,這時候在講道理時還要讓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擁有責任感,要為遠大目標而努力學習。
3.正確對待孩子的玩。
劉家夫婦從來不想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在對待孩子的玩上,劉首德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該玩時,還是要讓他們玩,因為玩也能玩出特長和學問。劉首德夫婦工資不高,夫妻養三個孩子已比較艱難,但孩子想要的一些玩具,他們還是買來,那時稀有的積木、汽車等,他們家都有。他們也動員孩子要善於“玩”。
1985年,劉首德夫婦二人的工資加起來也隻有100多元,當時老三劉琦希望買一把小提琴,想在課餘時間練練琴。劉首德毫不猶豫地花了150多元為劉琦買了一把小提琴。讓孩子玩,使三兄妹不成為隻知死讀書的人。老大業餘時間愛打籃球、排球,如今已成為國家三級排球裁判,老二曾是高中籃球隊員,老三的小提琴也拉得不錯,三兄妹身心健康,富有藝術細胞,德智體美勞幾方麵都得到了發展。
4.正確對待孩子看電視。
許多家長都禁止孩子看電視,認為會影響學習。但劉首德並不這樣認為。1982年,電視還是一大奢侈品時,他們借了部分錢買了台黑白電視機。劉首德認為,因為電視裏麵有許多可學的知識,可開拓視野,應該看。但在看電視時,也有兩個規定:一是做完作業才能看;二是不管多好的電視也不能超過晚10點半。劉家夫婦也有自律,10點半一過,孩子們不看,他們也不看電視。
5.注意與學校溝通。
劉首德認為,作為家長要多到學校走一走,與老師加強聯係,以便了解孩子們的各種情況。劉首德說,他有事沒事都要到學校走一走,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如此。在家長中,他到學校與老師交流的次數最多,幾乎每個老師都認識他,並且與他配合,共同分析孩子的特長和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事件回顧
17歲的徐某是浙江金華一名高二學生,從小到大,基本是在母親照料下成長。初中升高中時,徐某考入重點班,並在一個學期內,從倒數第2名升到了第10名。去年,徐某考了第18名,回家後,被母親狠狠打了一頓。徐某喜歡踢球,他母親說:以後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2000年1月17日,徐某中午回家想看會兒電視,母子再次因為學習發生爭執。絕望中,徐某從門口拿起一把木柄榔頭朝正在繡花的母親後腦砸去,將母親活活砸死。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奇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是:這個案例足以說明,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既包括課業負擔又包括心理負擔是這一慘案的直接起因。“減負”隻靠學校努力是不夠的,家長不當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要求也是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
“有人把學生心理壓力大都歸咎於‘高考獨木橋’。可是問題並不那麼簡單。我敢說即使現在大學校門前麵是陽關大道,類似的問題還是會出現。因為家長們要求的不是簡單的‘上大學’,而是‘拔尖兒’,不管考試製度怎麼改,‘尖兒’隻能是少數。所以,如果人們的教育觀念不轉變,這種悲劇不可能杜絕。”董奇教授認為,現在是家長該進學校的時候了,對家長進行有效的教育已經勢在必行。“家長一定要認識到,人是有差異的,第一名永遠隻有一個。”
殺母的孩子是個“好學生”,他突然的異常舉動可能是壓力在心中長期積累而產生的後果。這提醒我們,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造成的緊張應該有得到指導、幫助、傾訴的地方。家長應掌握科學的教育心理學知識。不僅是督促孩子學習功課,而且要科學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特別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開心結,從而使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