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綜合技能篇(五)(2 / 3)

1.選擇適合幼兒背的詩歌。要求篇幅要短小,詞句要優美,內容要淺顯。如古詩《憫農》和現代兒歌《大公雞》、《小白兔》。

2.如有插圖,最好結合插圖給孩子講解一下,幫助孩子理解詩歌的內容。

3.教授讀詩歌。教授朗讀時,首先家長要範讀1~2遍,要求有語氣,有感情,發音要正確,吐字要清楚。

第二,要孩子理解內容。一般示範朗讀後,孩子大體上能理解了,但有些詩歌言簡意深。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難懂的詞句加以解釋。如《春曉》中的“眠”字和“曉”字,再結合畫麵讓孩子理解,如有可能,還可以加上些動作,幫助他們理解,這樣孩子也會學著你邊讀邊作動作,即理解了詞句,也增加了記憶。

第三,家長說一句,讓孩子學一句,然後采取大人、孩子分單句、雙句背,最後由孩子獨立背誦,背不下來的地方重點讀,然後經稍加提示後再背。這樣讀和記相結合,重點攻克難記的句子,就能記得又快又好了。

第四,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麵帶表情的,有語氣和感情的朗誦出來。注意要想讓孩子朗誦好一首詩歌,家長的感情、語氣、語調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想指導好孩子的詩歌朗誦,家長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學藝術修養。這也為我們家長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如何培養幼兒的口頭語言能力

心理學家指出:2~5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其中2~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

作為家長應當抓住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期,積極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呢?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注重語言準備期的相互交流。

1~1.5歲孩子處於語言準備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他喜歡聽大人講話,並能逐步理解成人的語言。所以,成人在照顧他們的時候,應多與他們進行交談,千萬不要認為反正孩子也不會講話,就拒絕與他們進行交談。實踐證明,許多幼兒說話遲緩除生理原因以外,與這一時期幼兒受到的語言刺激少有很大關係。

2.耐心傾聽孩子的講話。

孩子兩歲以後,一般的語言都可以說了,這段時期的孩子對講話非常感興趣,喜歡模仿,聽到什麼說什麼,還常常自言自語,語無倫次,這時,家長不要加以斥責,因為這是孩子自覺練習說話的開始,家長應幫助孩子使得他的語言有條理,合邏輯。

3.利用實物教授語言。

實物看得見,摸得著,與具體的情況實物相結合來教授語言,有利於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家中的物品擺設,家用電器,日用品都可以告訴孩子,吃飯時用的餐具及食品都可以成為教授語言的對象,比如吃橘子,你就可以告訴孩子:“這叫‘橘子’,它是橘黃色的。”成人一邊說,讓孩子一邊吃,橘子連同它的味道就一起印入了孩子的腦海裏了。除此之外,外出散步時的草木魚蟲,汽車、房屋等都可以成為教授孩子語言的對象。

4.教孩子說正規語言。

幼兒語言發展有其規律性,往往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落後於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這限製了他們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所以,剛學說話的幼兒經常說一些“兒語”,如“吃飯飯”“坐凳凳”之類,有的家長認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隻會說這種語言,覺得很有趣,也用這樣的語言與孩子講話。殊不知,這樣做會拖延孩子的語言發展期。正確的做法是不管孩子怎樣說,大人一定要用正規的語言與他們說話,如:“該吃飯了”,“快躺下睡覺”,給他們一個正確的語言示範,以利於他們模仿正規的語言講話。

5.多給孩子創造語言交際的條件。

如教孩子說兒歌,給孩子講故事,做遊戲,鼓勵他們多講話,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談話等。

培養兒童英語口語有什麼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外語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有許多家長想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但苦於沒有方法,不知從哪裏入手去教授孩子說英語,下麵就這個問題提幾項建議:

1.多創造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