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綜合技能篇(四)(2 / 3)

怎樣根據孩子的年齡講故事

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有時候還常常纏著大人要求講故事。通過講故事,我們可以啟發孩子思考,有助於他們明辨是非,樹立學習榜樣,改正缺點,形成良好品德,豐富知識,同時,讓孩子複述故事,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因此,給孩子講故事好處很多。我們應該盡早培養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但是,過早、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聽不懂,接受不了,因此,從1歲左右開始,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開始可以給孩子講簡單、易懂的故事,如各種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動物故事。隨著年齡增加,故事可逐漸複雜,長度相應增加,範圍逐漸擴大,如幽默故事、科學家故事、戰鬥故事、曆史故事、探險故事等,逐漸培養孩子的情感、智力、語言表達能力。注意不要過低、過高估計孩子的接受能力,以便孩子順利接受,不產生厭倦情緒。給嬰幼兒講故事,可以促進情感的形成。孩子1周歲時,有的家長給孩子講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醜小鴨》。當孩子聽到小鴨被趕出家門挨餓受凍時會露出難過的表情,甚至會“哇”地一聲哭出來。說明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同情心,能夠同情醜小鴨不幸的遭遇。當孩子聽到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時,孩子小臉上露出了愉快的表情,為小鴨的成功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樣,可以發現、培養孩子情感的發育。同情心,正義感等都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慢慢培養。

孩子再大些,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習慣。當發現孩子不愛幹淨時,可以給孩子講《小豬變幹淨》等故事,以培養孩子刷牙、洗手、洗臉、洗腳的好習慣。孩子摔倒在地上,可以要求孩子把身上的髒土拍打幹淨。又如,當孩子動作太慢,辦事拖拉時,可以給孩子講《慢吞吞園》的故事,孩子可以了解到動作慢,辦事慢吞吞,耽誤好多事,甚至會餓死。這樣,可以因勢利導,通過講故事教育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形成好的生活習慣。又如,講《三隻小豬蓋房子》可以培養孩子的意誌。當孩子生病,痛苦時,可以講孫臏寫兵書的故事。又如,為培養孩子專心、耐心,可講《紀昌學射》的故事,教育孩子辦事不怕麻煩,認真,等等。

怎樣用故事開發孩子智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的思維水平和概括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可通過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孩子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似乎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時,讓孩子初步了解物理學中“體積守恒”的原理。可以這樣提問:“為什麼烏鴉把石頭子放到瓶子裏,就能喝到水了?”孩子可能這樣回答:“石頭子下去,占了水的地盤,水就隻好往上走,被擠上來了。”家長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不放石頭子,放別的東西行不行?”孩子可能回答“不行”。這時,就可以進一步啟發孩子思考:放比水輕的東西如木塊行不行?放吸水的東西行不行?等,以促進孩子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

家長給孩子講完故事之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故事。第一步可以讓孩子說出梗概,第二步再讓孩子把細節、情節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豐富,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講一些不完整的故事,即隻講出故事的前半部分,而不講出結局,讓孩子自己根據前一部分說出可能的結果,甚至可以啟發孩子說出兩個或多個結尾。通過這樣講故事、編故事,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特別有助於孩子寫作文。

例如,給孩子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可以講到老太婆讓金魚使她成為女王之後為止,就不講了。讓孩子想結束部分。老太婆很貪婪,她還會讓老爺爺去找金魚嗎?金魚還會怎麼辦呢?老太婆的地位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富裕嗎?你希望有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如果孩子說不出或說不好,你可以通過一個個提問引導孩子去大膽想象,不怕離奇,隻要合乎情理(包括幼兒的情理)即可。最後把故事原來的結尾告訴孩子,並說這是俄國偉大文學家普希金的作品,你將來也會成為大文學家的。鼓勵孩子多學習。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還可以輔之以書本、音樂、圖畫。家長一邊講故事、一邊給孩子(或與孩子一起)畫出故事情節,以增加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理解力,促進智力、情感等方麵的全麵發展。

玩具與兒童發育有何關係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孩子有了合適的玩具,不但可以豐富生活,還可以增長智力,促進身體的全麵發展。

一名美國學者對兒童與玩具的研究作了一係列的比較,他以孤兒院中的兒童為研究對象,以避免家庭環境不同造成誤差。

第一年孤兒院的嬰兒都是未滿月就收養進來的,分別被安置在各個小床上,一直仰麵躺在那裏,很少有人抱他們起來,也沒有玩具,這些孩子在1~2歲之間會坐的還不到半數,會走的竟一個也沒有。在孤兒院,他發現7個月到1周歲的兒童沒有一個會坐的。他製訂了一個計劃,每天有1個小時把這些孩子從小床裏抱出來,扶坐在一間活動室的小椅子上,並給他們各種東西看看、抓抓、拿拿,像花鈴鼓、搖鈴、娃娃、小塑料瓶、塑料盤蓋等,並沒有大人和他們一起玩或幫助他們玩。但即使這樣,這些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自己坐,其中有幾個在開始時有點躊躇,可是不久,就全都高興地玩起來,出聲叫,歡快地笑了。試驗結果表明,每天僅讓孩子玩1小時玩具,沒有大人陪著玩,這些孩子在發展上就比平常快4倍。

每個孩子都由遺傳而有某種限度的潛能,有的可能超常,有的可能一般,有的可能低常,但是其天賦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要看孩子5歲前所得到的啟發如何而定。但即使到了上學的年齡,孩子也要有玩具,以進一步多方麵促進智力的發展。因此,每個家長都應給孩子科學地選擇各種玩具。

玩具有哪些類型

玩具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積極的催化的角色。但不同類型的玩具,對兒童起著不同的作用和影響。家長要慎選玩具,依據玩具類型的不同,可將玩具分為6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