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霞開了一家化妝品專賣店,生意還不錯。但是,一年到頭,她總是說自己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掙得剛剛夠花。事實上,她的親戚朋友都知道她生意不錯,銀行卡上的存款也越來越多。相反的是,她的妹妹鳳美卻是典型的大手大腳。鳳美在一家外企上班,待遇也不錯,但她是個月光族。尤其是她心情壓抑的時候,就會大量購物,猛刷信用卡。結果,工作了好幾年,一分錢也沒有攢下。
專家解析
有人對金錢精打細算,有人卻花錢如流水。對於金錢,有人愛,也有人恨,這種矛盾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我們的個性。
常常能聽到身邊的人這樣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金錢,似乎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核心力量,我們為錢歡喜,為錢憂。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金錢就像一個巨大的吸鐵石,吸引著我們每一根神經;金錢,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的主宰。在心理學家看來,從人們花錢的方式通常能夠看出人們是什麼樣的人。不管是吝嗇鬼,還是大手大腳,或者是蔑視金錢,這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生活中,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花錢的方式,而一個人花錢的態度也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對於金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心態。而這種心態和一個人的收入多少無關。
拉封丹寓言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螞蟻兄弟有一個很大糧倉,它們一年到頭,不停奔波,儲存了很多食物。而嬋整個夏天都在盡情玩耍,冬天來了,它們想向螞蟻借一點東西充饑,螞蟻歎了口氣說到:“如果你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隻能餓肚子了。”生活中,有很多人像螞蟻似的一年到頭地攢錢。而如螞蟻一樣過分看重錢的人,他們往往把錢看做是權利的象征,他們有著無限的欲望,總是覺得錢不夠多,對錢十分依賴,甚至成了錢的奴隸。因此,即使擁有了很多的錢,也是不會擁有快樂的,因為他們的需求是無法滿足的。
而另一類人則揮霍無度。心理學認為,很多喜歡揮霍金錢的人心中都有焦慮,對他們而言,花錢的感覺能幫助他們減輕花錢的內心的焦慮和負擔。在心理學家看來,這類人內心有一種願望,就是讓自己盲目行事,什麼都不用考慮,因為他們害怕未來;這其實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其實,我們可以和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在掙錢的的時候,不要覺得對金錢有一種羞恥的心理,同樣,在花錢的時候,也不要因為花錢有一種負罪心理。隻有這樣,這種關係才是健康的,和諧的。因此,對待金錢,要有足夠的認識。
1.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金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人生在世,離開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因此,對於金錢,應該建立正確的觀念,想要的時候就要勇敢去花,而想享受的時候,就要敢於享受。
2.會賺錢也要會花錢
對於金錢,我們要兩者相結合。不能一味地賺錢,一味地賺錢就沒有時間享受金錢的快樂;而一味地隨心所欲的花錢,就很難能保證自己以後的生活安心和舒適。因此,要做二者相結合,該花的時候花,該攢的時候攢。
3.不要過分地追求錢財
錢財固然能做好多的事情,但是過分追求則稱為一種累贅,成為生活的負擔。因此,對待金錢學要有目標地追求,合理地利用,這樣既能保障自己的生活供給,也能保障自己享受到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