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白龍和黑龍(1 / 1)

今天仙根景區所在地的土佛山下,有兩條河,一條叫馬龍河,一條叫忙令河。傳說馬龍河和忙令河裏各住有一條白龍,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忙令河裏的白龍是哥哥,馬龍河裏的白龍是弟弟。另外,發源於稅房山下的忙東河,傳說也住有一條黑龍。

據說,玉皇大帝曾下旨,要求土佛(也就是今天的仙根)要保一方太平。並訓誡白龍和黑龍,必須接受土佛的調遣,不許興風作浪,殘害黎民百姓,要為民造福。

土佛在土佛山安家後,曾召集黑龍和白龍召開過一次會議。會上,土佛明確了三條龍的職責,讓馬龍河裏的白龍負責北部山區的農田灌溉,忙令河裏的白龍負責雪山南麓忙令河穀的農田用水,忙東河裏的黑龍負責忙東河兩岸的農田用水。三條龍當著土佛的麵,都顯得非常服從土佛領導的樣子。

但實際上,除了馬龍河裏的白龍忠厚老實和認真聽命於土佛安排外,忙令河裏的白龍和忙東河裏的黑龍就常常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了。

忙令河裏的白龍是一條桀驁不馴和野性十足的白龍,它常常衝下雪山,在那高聳入雲的大山中橫衝直闖,興風作浪,硬是把放牛場和忙況大山劈成左右兩半,然後順著忙令河穀直接衝向土佛山下。這條肆無忌憚的白龍,還常常時不時地挑釁忙東河裏居住的黑龍。

忙東河這條黑龍,當麵文質彬彬,暗地卻坑人害人。從南到北把忙簡、忙東和班卡山分割成東西兩半不說,每年六七月漲水季節,忙東河表麵波平浪靜,一旦有人涉足過河,它就把腳底下的流沙漩空,使人跌倒衝走。而對於白龍的挑釁,他就針鋒相對,毫不示弱。

因此,每隔幾年,忙令河裏的白龍與忙東河裏的黑龍都要在土佛山下兩條河的交彙處打一架。龍一打架,山洪暴發,衝毀莊稼,淹沒田地,百姓就遭殃難免了。

幾條龍的表現,土佛都心知肚明。土佛區邊還有幾處地方菩薩,如石佛山的石佛、小佛洞的地佛等,此前都屬於天神直接管轄。土佛降臨忙況山後,玉皇大帝就將當地菩薩劃歸土佛管理。土佛就決定將三條龍的監督管理工作交由地方菩薩管理,也好充分調動地方菩薩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更好地為地方服務。

土佛就召集地方菩薩議事,明確地方菩薩的管轄責任範圍,把管教忙令河裏的白龍與忙東河裏的黑龍的責任交由石佛負責。

石佛領命後,就坐陣忙令河南岸,把一隻腳蹬在河道寬不足百米的大石房,防備一旦白龍作祟就用腳堵住白龍去路,使它無法前進,免得它危害生靈;對於黑龍,石佛也有自己的辦法,畢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石佛把身子朝石碼山一靠,眼睛死盯著忙東河這條黑龍,黑龍的一舉一動都在石佛的眼皮底下。

有一次,忙東河裏黑龍向石佛報告說,忙令河裏的白龍經常挑釁它,它要去和白龍拚個你死我活不可。石佛就好言相勸,不料黑龍卻不聽勸告,惹得石佛大發雷霆,它反手給了黑龍一巴掌。因為石佛出掌太重,那黑龍見勢不妙,隻得把頭一歪讓過巴掌。而那一巴掌正好拍在大溝凹,頓時就陷下去近百丈寬、百丈深的大坑。所有的水都落入大坑裏麵,嚇得黑龍趕緊求饒。後來人們把石佛的掌坑取了個名字叫“小落水”。

一年秋天,白龍和黑龍乘石佛不注意,就在土佛山下的團山岔河打起架來。農人剛將黃燦燦的稻穀割好,還來不及脫粒。天上就接連不斷地下起傾盆大雨,那些稻穀皆被大水衝得精光。

石佛發現自己一時疏忽,讓兩條龍相鬥起來,鑄成了大錯,又急又氣,便一屁股坐在黑龍身上,又抓起忙氣山下的石膏礦,把黑龍吐水的嘴巴封得嚴嚴實實。黑龍拚命掙紮,把滿肚子黑水彌漫出來,硬是把小忙兌一帶的石頭染得黑黢黢的象是煤炭。黑龍邊掙紮邊張開嘴在石佛屁股底下大口喘氣,同時不住地認錯求饒,石佛這才放過了黑龍。忙令河那條白龍知道石佛生氣了,並見到黑龍受到了懲罰,它心急,想逃出外麵去避避風頭幾天,它剛準備溜走,石佛就將一隻腳伸過來堵在大石房邊,使白龍欲前不能,欲退無法,隻有在忙婆田河灣處徘徊,結果那裏形成一片的沼澤地。從此,白龍收斂了很多。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兩條龍壓抑長了,每隔幾年就要暴跳如雷地大發作一次。好在有石佛監督管理著它們,它們也掀不起更大的風浪,成不了什麼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