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在不斷嚐試中尋找民工生活的平衡(1 / 1)

寫作隻是我的一個愛好,就如我身邊的民工兄弟,喜歡喝酒、買碼、裝酷、給小妹拋媚眼一樣,無足輕重,卻不可缺少。《廣州讀本》就是我用這些閑工夫寫出來和編出來的集子,包含了我的生活主張、在廣東的生活路線圖、生活現狀和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它對我的意義,就是一次總結,讓我重溫了自己離家二十年的生活與思想過程。

最初,我們離家到廣東,一是因為貧窮落後,在家鄉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離開家鄉改變那種生活的狀況,建設一個好的未來。一是滿足好奇心的需要,看看廣東到底是個什麼模樣,有多麼美好和神奇。對我個人來說,這條件路是走得十分艱辛的。從潮陽到深圳、到東莞,再到潮陽,我嚐試了近十個工種,我都不適應,也不滿意,結果隻有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奔波。在這過程中,遇到的不僅是找工作的問題、語言交流的問題,還有包括暫住證等地域性政策問題、孩子的教育、社會保障等等問題。我們沒有維權意識,完全是被動的。這讓我們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城市都沒有多少好感。我們(農民工)和他們(當地居民)之間是有距離的。這讓我們苦惱、無奈、抱怨和繼續流動。

我的寫作跟我的經濟生活是沒有關係的。我的寫作隻是我的滿足我個人愛好的需要,如同抽煙。最初我寫詩,寫了很多行,最後自己都沒勇氣寫下去了。我寫散文的原因,來自時間的要求,我的空閑時間更適合寫散文。寫了之後,也不回頭看,就直接放到網上去,因為題材局限於鄉村和民工生活,讀者並不多。這些卻並不影響我的寫作熱情,就像抽煙,不因為人家喜歡與不喜歡就可以放棄一樣。我在寫作中不斷嚐試中尋找自己與生活的平衡,讓自己的壓抑得到釋放,讓熱心人看到我們的生存狀況和心理感受。我的寫作原則一貫就是不趕熱鬧,不湊熱鬧,堅持自己寫自己的,有快感就好。

出版集子,首先考慮的也不是市場,而是滿足自己的一種訴求。

生活給了我們這麼多的閱曆,我得紀念生活的過程。

我的民工兄弟也在變化,在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在訴求自己的願望,在選擇生活的方式,在主張自己的權利,在尋找平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要求,也都有這樣的權利。我們熱愛這片大地,我們熱愛這城市,我們熱愛生活。

我在感受著,在觀察著,在思考著,在迷惘著,在彷徨著,在等待著,在奔走著。因此,《廣州讀本》不是我最後一本與異地生活有關的集子。我還會去寫,怎麼寫,我在思考,思考如何寫才能與前麵的寫作不重複,如何發現和寫作出新的東西來。這是一個問題,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問題,創新能力是我們整個民工寫手群落都需要提高的一個方麵。

我們期待改變。

《廣州讀本》僅僅是一塊橋墩石,此岸與彼岸之間,還有巨大的深淵。我們需要努力,在這五光十色之地看好自己,一邊建設,一邊不要墮落,我們處在艱難中,我們“不拋棄,不放棄”,我們的堅持,將會給我們的未來一道漂亮的彩虹。

我願意相信未來就是這樣的。

感謝一路上幫助我、愛我的朋友,我會在不斷地嚐試中去提高,滿足你們善良的願望。

是為後記。

歐陽杏蓬

2010年4月8日寫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