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消化係統疾病
一、胃、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道黏膜的潰瘍或糜爛。它的形成和發展與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消化作用直接相關。這類潰瘍大多數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所以又稱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簡稱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由於二者的發病原因和症狀基本相似,故通稱為潰瘍病。潰瘍病非常常見,約占人口的10%~20%,男女老少均可能得病,男性為女性的3倍;十二指腸潰瘍是胃潰瘍的1.5倍。
潰瘍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部位在上腹正中或略偏右側。疼痛的特點與飲食有密切關係。胃潰瘍的疼痛多發生在進食後0.5-1.5小時,持續1、2小時,下次進食後,疼痛再次出現。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發生在餐後2~4小時,即進餐前1個小時,持續至下次進食後才緩解。潰瘍病常出現噯氣、泛酸、惡心、嘔吐、嘈雜感、食欲不振、便秘等。病情嚴重時,潰瘍病會並發穿孔、嘔血、便血、幽門梗阻、癌變等。
誘發潰瘍病的原因很多,除生理、心理和遺傳因素外,主要是飲食不合理,如長期暴飲暴食,飲食無規律,過量飲酒及其他刺激物,致使胃營養不良,造成胃腸黏膜受損,血流不暢,防禦能力下降,受胃酸侵蝕而引起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自然療法:
(一)按摩療法
患者取仰臥位,每日早、晚各1次,用手掌在胃脘部按摩200下,一般順時針方向運行以胃脘部發熱舒適為度。
(二)按壓療法
先用指端按揉、壓放合穀、內關,足三裏等穴,各100下。再按揉、壓放膻中、中脘、中極、天樞等穴100下,每日1次。
(三)飲食療法
供給充足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並保持其營養平衡。因為蛋白質、維生素B、鋅是修補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維生素B1可以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有利於糖的代謝等;而維生素B6可以止嘔、防惡心;鐵、銅、鈷等微量元素可以治療貧血。所以要選擇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時應禁食。出血停止後可給少量的性質溫和的流質食物如兌漿、油炒麵、米粥等。這些食物可以減緩胃腸蠕動和減少胃酸分泌。
患者在治療期和日常飲食中,要避免各種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等)和難消化易脹氣的食物(如含食物纖維多的芹菜、韭菜、海帶及幹果類等),以及油炸、醃製食品,以免引起胃竇部的過度擴張而加劇疼痛和增加胃酸的分泌,影響疾病的痊愈。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宜喝牛奶。因奶在胃內可刺激胃酸分泌,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還應加服維生素因為維生素B6有抗脂肪過氧化作用,可阻止不飽和脂肪酸受到過氧化作用的損傷,維持胃腸黏膜細胞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還能預防脂肪過氧化,從而消除了體內其他成分受到脂質過氧化物(氫過氧化物)以及各種自由基的損害。故應在平時多吃些含維生素E較豐富的食物,如麥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萵苣葉及柑橘皮,綠葉蔬菜,肉、蛋,魚肝油等。
英闖諾丁漢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魚、穀物、堅果(如胡桃)和蔬菜,這些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有助於預防消化性潰瘍的形成。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與幽門螺杆菌感染有關,這一點已被科學研究證實。所以,預防消化性潰瘍須避免感染幽門螺杆菌。研究人員在螺杆菌的培養基中加入各種多不飽和脂肪酸,螺杆菌的生長受到明顯的抑製。
研究人員使用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劑量為每日20克,相當於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譜中最大量的魚和果、蔬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劑量。
(四)食療配方
雞蛋花湯:雞蛋1個,打開拌勻,投入少許白糖,用開水衝半杯飲服,可治療胃潰瘍。杭州某學院食品係辦公室主任陳某,女,40歲,胃潰瘍不適,服用雞蛋花湯後痊愈,體重增加,身體健康。
包菜、飴糖各適量。將包菜用涼開水洗淨後搗爛,用潔淨紗布絞汁,分成兩份。早、晚飯前各加溫一份,加適量飴糖飲服。每天1劑,10天為1療程。
二、慢性胃炎
胃炎屬消化係統疾病,包括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竇炎:胃功能性紊亂等。此外,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雖不屬胃病,但與消化係統有關。
胃炎,多數是慢性胃炎。所謂“慢性”,是指胃病在一年以上,多數患者病史,一般為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
慢性胃炎,又可分3種類型: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件胃炎。
淺表性胃炎:患者常感到飯後上腹部有不適感,並有飽悶或迅迫感。噯氣後感到舒服,時有泛酸、惡心狀。臨床檢查胃黏膜表層有充血和水腫,而糜爛和出血較少,胃腺體正常。
萎縮性胃炎:患者食欲減退,吃飯後感到飽脹,上腹部有鈍痛。患者常感疲勞,並有消瘦症狀。臨床檢查胃黏膜變薄、胃腺體部分或完全消失。
肥厚性胃炎:患者以頑固性無規律的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飯後或食用堿性藥物後能使疼痛緩解,常伴有消化不良和胃出海症狀。臨床檢查可見胃黏膜層粗大增呈粗條索狀或結節。
(一)胃炎的自然療法
(1)運動療法散步:散步時,整個內髒器官都處於微微的龥動狀態,加之配合有節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節奏地前後收縮,橫膈肌上下運動。這樣,可起到對腸胃的按摩作用,從而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腸胃的蠕動,有效地提高胃腸的消化功能。
(2)打太極拳:打太極拳可以促進腹腔的血液循環,改善胃部的營養狀況,增加腸胃的蠕動。如果長期堅持打太極拳,可促進慢性胃炎患者炎症逐漸消失,使腸胃功能逐漸恢複正常。
(二)按摩療法
按摩療法是采用掌摩法,患者取仰臥位,用手掌貼於胃脘部,輕快柔和地揉搓整個胃脘部,以解除胃脘部痙攣。一般以左腹順時針向右下腹旋轉按摩,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或感到胃脘部發熱舒適為止。通常一次按摩200下,或按摩3~5分鍾郎可。
(三)按壓療法
五指叩擊法:施術者用指腹叩擊患者胃脘部。要求輕柔徐和,患者能忍受為度。從上向下,叩擊30~50下,一般按任詠循行線叩擊。
(四)飲食療法
慢性胃炎急性發作時,應以飲食調理為主,藥物治療為輔。飲食可改為每日5-8餐,每餐20~80克,即少食多餐。以無渣食或半流食為宜,以減輕胃的負荷量,有利於胃炎的康複。
在飲食中應注意:淡、衡、軟、溫、緩、細等六宜。宜淡:即多食清淡飲食,少食肥甘厚味之品,避免酸、甜、苦、辣、鹹的強烈剌激。泡菜、辣椒、白酒要節製,以免損傷脾胃,致使病情遷延不愈3宜衡:每日3餐或多餐應定時定量,防止過飽過饑,多食富含維生素食物,如胡蘿卜、青菜、豬肝、西紅柿、雞蛋等,有利於提高胃黏膜的修能力,促進胃炎愈合。宜軟:烹調要蒸、煮、熬、燴,忌用油煎炸食物。對堅硬、粗糙、纖維素過粗、過多的食物,宜少吃或不吃。宜溫:生冷宜少吃,水果適量,食品不宜熱,以防損傷胃黏膜。宜緩:進食應細嚼慢咽,使食物在腔與唾液充分混合,存助消化-減少對胃的刺激。宜細:主食最好選含纖維素較多的麵粉。細纖維素對慢性胃炎的病灶有保護作用,但不宜吃得太精細和單一。最好主食以細為主,細、粗搭配,副食有葷有素。
胃炎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未、過濃的香料等辛辣物品,以及香煙、濃茶、烈酒,咖啡、可可等。這些都會對胃產生刺激.不利於胃炎患者的康複。
胃炎患者還應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一些朱經充分咀嚼的堅硬、粗糙食物,如花生、蠶豆、腰果、黃豆、榧子、芹菜、毛筍、韭菜等不宜食炤煎炸的食物,如炸豬徘.烤羊肉等,還有韌性的食物,如田螺、蚌肉、海蜇,未煮熟的豬瓜、雞爪、牛肉等,這些食物都是不容易消化的,食後會加重胃的負擔和損傷胃黏膜,因此要忌食
為此,胃炎患者最好選擇稀飯、爛麵條容易消化的主食;以及雞蛋湯、鯽魚湯、雞汁、紅冬咬揚等清淡而富有營養的副食品。而討蔗汁、橘汁、橙汁.生鶄水果等,也是屬於助消化的食品,患者可以選擇食用:
二、胃痛
胃痛的原因很複雜,可由胃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因此,應與其他所引發的疾病一起治療。如遇單純胃痛,則可采用下述自然療法治療。
(一)滾式揉法
取一葡萄糖注射液瓶,灌滿沸水塞好瓶口,擦淨後裝入預先備好的小布袋內。用時采取仰臥體位,腹麵適當墊布,力度和速度皆自宜,手扶瓶子從上至下反複滾動。這樣滾動幾次,腹內就會嘩啦啦作響,濁氣從上向下排出,患者立即感到輕鬆和減絝。此方很靈。如再配合藥物治療,則可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