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自我診斷:從耳垂皺褶可以觀察動脈硬化,從而判斷是否患有冠心病,因為耳垂皺褶是冠心病的耳外體征。耳垂皺褶是在耳垂處一斜形,如刀切樣直紋,橫貫整個耳垂。國內心血管專家曾對耳垂皺褶進行過深人研究,表明有耳垂皺褶的人,有患有冠心病,與無耳垂皺褶者相比,發病率高8倍,死亡率高3倍。這是辱為耳垂皺褶與主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密切有關。一般隨年齡增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深,耳垂皺褶深者比耳垂皺褶淺者嚴重,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深。因此,診斷冠心病可以觀察耳垂皺褶作參考,這叫“冠心溝”。如果觀察到耳垂皺褶外再加外耳道帶毛,則對預測男性患冠心病有90%的準確性。因為外耳道帶毛與雄性激素水平高有關。
此外,觀察指甲,特別是拇指甲的縱溝深淺程度,也可以預測心髒有無疾病及其患病之程度的參考。
冠心病患者嚴重的可用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甚至有的需送醫院住院治療。但在康複、預防治療中,以采用自然療法更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其方法有:
(一)運動療法
冠心病患者,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進行各種較輕微的運動,如散步、赤腳走路爬行、上樓梯、登小山坡、慢跑、騎自行車、廣播操、老年保健操、太極拳、氣功等。運動時要因人而異,要循序漸進。運動時間和運動量都要逐漸增加。但要注意,冠心病人冬季不宜早鍛煉,當心寒氣犯心,易促使心絞痛發作。有資料表明,陰雨寒涼天氣易誘發心絞痛。因此,冠心病患者,嚴冬鍛煉宜在上午或下午散步或慢跑。世界許多國家預防心肌梗死運中較為盛行的是散步和跑步。
(二)按摩療法
1.全身按斤
在身體各部位,從頭到頸、上肢、肩、胸、背、腰、腹、臀、腿、腳等,進行全身體按摩。
2.局部按摩
(1)足底心按摩。左足心小趾下1寸,每日按摩2次,每次20分鍾。
(2)左胸前按摩。在按足心後按摩,每次10分鍾。
(三)按壓冠心點
冠心點是一個阿是穴。位於胸部第二肋間胸骨正中線旁開處(中府穴內側約一橫指處),左右各一。按壓的方法是,患者仰坐於靠背椅上,全身放鬆,雙手自然垂放於兩大腿上,術者以雙手拇指分別壓在冠心點上。然後根據患者的敏感程度,由輕而重地反複揉壓,以有酸、重、脹感為佳。一般揉壓3~5分鍾,患者即感呼吸通順,心胸敞快,頭腦清晰。
(四)換位性鍛煉
爬行、倒立等低頭鍛煉活動。對人體直立的姿勢進行換位性鍛煉,可調節心血管功能,增強腦部血管的抗壓能力。一般在地板(毯)上每天進行1-2次,每次20~30分鍾的換位性鍛煉,對冠心病、腦血管供血不足、痔瘡等均有顯著療效。
(五)有規律地獻血可防心髒病
據芬蘭對2682名中年男子進行調查中發現,有規律獻血的人,心髒病發病的危險性比沒有獻血史的人要低86%,這是因為獻血者體內儲存的鐵質流失有關。輕微的鐵質不足,能夠降低患心髒病的危險性,而體內鐵質過量將增加心髒病發病的可能性某些研究表明,行經期失血,可能是女性心髒病發作比男性少的一個原因。看來,鐵含量高還可能會影響脂肪氧化,加速血管硬化過程,從而導致心髒病的發作。
(六)飲食療法
(1)燕麥、蕎麥、魔芋、綠豆、鷹嘴豆等,具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對冠心病有輔助療效。
(2)植物油中的月見草油紅花油、米糠油、芝麻油、土米油、橡膠種籽油、中華獼猴桃種籽油等,均有較強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但花生油、菜籽油則無此作用。
五、中風
中風是腦溢血、腦血栓、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中風發病往往很急,病情重,容易危及生命,即使治療及時,不少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癱瘓、語言障礙、智力減退、關節僵硬等後遺症。中風是中老年人發病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較高,現今醫學領域尚屬難治之症。
患高血甩病、心髒病、糖尿病、腦血管發育異常、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易患中風;長期及大量飲酒、吸煙者患中風的危險性增牆;濫用藥物的也易發生中風。高血壓者,如降壓藥使用不當,也會誘發缺血性中風。如果在平時加強預防,則可以減少中風的髮。
據本學者近年來統計表明,有60%的腦溢血發生在大腦有半球。因而醫學界提出,應鼓勵中老年人多使用左手和左半讓左.右手並用,以有利於健康長壽。原來,大腦的左、右豐球是交叉支配對側肢體和軀幹的。長期使用右手和活動右半身的會導致左側大腦半球負擔過重,以致神經疲勞,記憶力衰退,對外來刺激反應遲鈍。而長期不用或少用左手和左半身,右側大腦半球就得不到鍛煉,容易發生血管破裂,引起腦溢血。因此,提倡左、右手並用,既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煉大腦左球,從而加強大腦右半球的協調功能,防止或延遲腦溢血的發生中風早期,在發病前一般都有早期警告信號,主要有以下幾種
肢體麻木、刺痛或軟弱無力;手臂、腿部和半邊臉上發生麻木現象,這表示流到腦中某一部分的血液已經減少。
短暫的失明。這種情況也許隻持續幾秒鍾或幾分鍾。因此,對這種現象不應忽視。這表示腦部血管因阻塞嚴重狹窄而發出的警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