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交叉感染,醫院的新生兒室是不允許外人隨意進入,以避免交叉感染;在家裏也同樣如此,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新生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客人看。照看早產兒的人,不僅應有一定的照顧孩子經驗,而且應該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在給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前,應換上幹淨清潔的衣服,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直接用手擦拭孩子的眼、鼻及口腔。換完尿布後,要妥善處理好尿布,並及時洗手。
早產兒使用的用具應嚴格消毒,如食具、衣物、尿布、玩具等。重點護理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皮膚、臍部、眼部、口腔等。
抗菌藥物的預防作用:伴有並發症的新生兒,如硬腫症、窒息、使用呼吸機的應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26、新生兒的敗血症特點?
答:敗血症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不典型,難以發現。
敗血症常常是由局部感染加重所導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所以,早期常有各器官感染表現,如皮膚膿皰疹、臍炎、肺炎、腸炎、泌尿係統感染等。
新生兒敗血症的全身表現不典型,如有體溫不升、體重不增、進食不好、少哭、少動、麵色欠佳、四肢涼,都要考慮是否有敗血症。
其他係統表現:輕度的敗血症,黃疸是敗血症的唯一表現,黃疸一般較重,而且出現較早,也不容易消退;也常伴隨貧血、硬腫、肝脾腫大;還可以出現腸道感染,表現腹瀉、脫水和酸中毒。
嚴重的敗血症常表現有休克,如四肢冰涼、皮膚發花;還有皮膚有淤斑、出血點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表現;有腹脹、嘔吐應注意是否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不及時治療,也常伴有中樞神經係統感染(化膿性腦膜炎),常表現為嗜睡、激惹、驚厥。這些並發症能危及生命,不能怠慢。
27、早產兒喂養耐受情況怎樣判斷?
答:早產兒喂養耐受情況判斷項目耐受喂養不耐受喂養胃內滯留物的量、性質管道喂養者,胃內滯留物小於25%,正常無色胃液胃內滯留量大於25%,含有未消化的奶塊,色黃,膽汁樣或咖啡樣腹部情況腹軟,無脹氣及腸形,腸鳴音正常腹脹有腸形,腸鳴音減弱消失大便的性狀及量大便次數正常黃色稀便或軟便,大便次數增加,呈蛋花樣、稀水樣或有未消化的奶塊尿量正常尿量少於每日每千克體重30ml比重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增加生命體征呼吸、心率均在正常範圍呼吸每分鍾大於60次,有時暫停,心動過緩,皮膚花斑現象28、哪些疾病可以引起新生兒驚厥?
答:(1)缺血缺氧性腦病。
(2)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
(3)感染。新生兒的化膿性腦膜炎的表現也是不典型的,驚厥在開始為微小型,以後變為強直型或多灶陣攣性。
(4)低血糖。當新生兒的血糖低於2、24mmol/L(40mg/kg)有可能發生驚厥,多發生在生後3天內。
(5)高血糖。當血糖水平大於7、0mmol/L,也可以出現驚厥。
(6)低血鈣:當血清鈣低於1、8mmol/L或遊離鈣低於0、9mmol/L,就會發生驚厥。
(7)低鎂血症:通常和低鈣血症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
(8)膽紅素腦病:當血液中膽紅素升高超過171mmol/L(10mg/dl),大量遊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出現驚厥。
29、早產兒智力障礙有哪些?
答:嚴重的神經係統缺陷:主要表現為腦性癱瘓。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有中樞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早產兒中腦癱患病率為24、7‰,是非早產兒童的20、43倍。早產兒因產前、產時腦損傷而致腦癱的可能性是足月兒的8倍,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致腦癱的可能性是足月兒的30倍。
智力發育遲緩:主要表現為認知和行為缺陷,還有神經心理發育不平衡。①出生體重低於2500g的早產兒容易出現某些感覺功能發育遲緩或障礙。上學後出現學習障礙、注意力差、多動等行為問題。不論早產兒是運動發育障礙,還是認知和言語發育障礙都會影響早產兒的健康成長。②早產低體重兒存在神經心理發育不平衡。上學後出現學習困難和適應性行為障礙。這些兒童的視覺、認知言語理解、數字概念發展遲緩,詞語和數字記憶低下。因此早期幹預對早產兒身心兩方麵的協調發育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30、如何認識新生兒的腦損傷?
答:新生兒期,嚴重的腦損傷,可表現驚厥、昏迷、不能吃奶、肌張力增強等表現,有時頭顱B超和CT檢查可以發現異常情況。輕度腦損傷是難以發現的,有時一些輔助檢查也難以判斷。目前對出生時新生兒窒息、早產兒等高危兒,進行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用於了解新生兒行為能力,並能及早發現輕微腦損傷,有利於早期幹預,開發智力,防止傷殘。用我國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測定方法分別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5~7天、12~16天、26~28天檢查4次,這種方法包括:行為能力6項(對光及聲音習慣形成、對咯咯聲、對說話人臉、對紅球反應、安慰),主動肌張力4項(頭豎立、手握持、牽拉反應和直立位),被動肌張力4項(圍頸征、窩角及上下肢彈回),原始反應3項(踏步或放置反應、擁抱及吸吮反應),一般估計3項(覺醒度、哭和活動度)。按每項0、1、2分計,20項滿分40分,低於35分為不良。早產兒腦功能、運動能力方麵隨著生後的日齡的增加也在逐漸恢複,但在新生兒的末期,還難以達到正常新生兒的標準,應定期隨訪。
31、為早產兒撫觸應該注意什麼?
答:撫觸時間:早產兒在出生24小時後即可進行撫觸,每天進行3次撫觸,每次15分鍾。住院期間,按摩由醫院配備的專業人員操作,出院後,可以由父母親操作。撫觸應選在孩子吃奶後1~2小時清醒時進行,不要選在吃奶前後或睡眠前。因為吃奶後撫觸,容易引起嘔吐。饑餓和想睡覺時,容易引起孩子的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效果也不會好。撫觸的時間可以不固定,家長可以將身體各部分分解來做,孩子吃奶的時候可以對其做手和腳,睡覺的時候可以對寶寶的背部進行撫觸。
撫觸環境:小兒應在溫暖(20~30℃)的環境中,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也可以和孩子說話、唱歌,特別注意眼神的交流,有助於母子彼此放鬆。
撫觸手法:手法要注意輕重適宜,輕輕地撫摸,以孩子不疼不癢為準。較小的部位用指尖,大點的部位用手指或手掌掌心,撫摸應均勻進行。開始動作要輕,然後適當增加壓力,不但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壓覺可刺激深部感受器。撫觸者的雙手要溫暖、光滑,指甲要短,無倒刺,不戴首飾,以免劃傷孩子的皮膚。還可以倒些嬰兒潤膚液於手掌中,起到潤滑作用。
撫觸麵積:撫觸的麵積越大,對小兒的良性刺激越多。
撫觸體位:一般采用仰臥位,將孩子頭偏向一側,防止造成嬰兒的呼吸窒息。撫觸中,嚴密觀察極低體重兒表情,根據患兒反應及時調整撫觸方式和力度,患兒如有哭鬧、肌張力增高、活動興奮增加、膚色變化或嘔吐等反應均應停止撫觸。嬰兒患病或皮膚感染時應暫停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