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近幾年來英美美學研究成果管窺(1 / 3)

最近幾年以來,英美在美學研究成果方麵,又有了許多新的進展,呈現出多元並進、學科交叉、不斷深入的態勢。此外,在根深蒂固的分析傳統的影響的基礎上,美學研究還呈現出將英美傳統(如分析美學)與歐陸傳統(如現象學美學等)緊密結合的趨勢。現根據英美已出版的一些重要的美學著作文獻,介紹一下近幾年來英美美學研究進展的大致情況。

1.美學的定義與研究任務

在已出版的《牛津美學手冊》中,美學仍被規定為哲學的分支,它旨在對藝術與審美經驗進行概念的、理論的研究。在他看來,藝術與審美經驗是美學研究的根本問題。

在《美學與藝術哲學導論》中,羅伯特·斯蒂克(Robert Stecker)用“美學”指價值理論的主題,也即“對審美價值與相關概念如審美經驗、審美特性與審美判斷的研究”。他用“藝術哲學”指一係列的話語,不僅有價值理論的,還有形而上學的、認識論的,以及語言與心靈哲學方麵的。藝術哲學中的這五個中心問題,就是藝術作為藝術的價值、藝術是什麼、藝術作品是什麼樣的對象、藝術作品的意義、什麼是理解藝術作品等。在這裏,羅伯特·斯蒂克指出了美學與藝術哲學的關聯與區分。

在《美學:哲學中的重要概念》的著作中,丹尼爾·赫威茨(Daniel Herwitz)對在美學中所遇到的概念與理論,如鑒賞、審美判斷、審美經驗與藝術的定義等,提供了一個精致、清晰而又富有刺激的思考,丹尼爾·赫威茨既追溯了審美傳統,又揭示了這些傳統在當今的發展。該著作特別強調了現代與當代的美學問題,包括在美學理論、藝術理論和新媒體問題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2.美學研究已涉及廣泛的學科領域

在《布萊克維爾美學指南》中,主編彼得·基維(Peter Kivy)認為,美學的這些研究選題很廣泛,不僅相關於美學的主要問題,還涉及哲學的眾多學科,如形而上學、認識論、心靈哲學、語言哲學、倫理學,以及不少其它的哲學核心領域。這表明,美學的研究已關涉到眾多的交叉學科。

3.藝術本體論的問題

藝術本體論的問題,是英美美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布萊克維爾美學指南》中,愛米·托馬森(Amie L.Thomasson)認為,藝術本體論的中心問題是:藝術作品是什麼樣的實體?它們是物理對象、觀念之物、想象的實體,還是什麼別的東西?不同種類的藝術作品是如何與藝術家或觀眾的精神狀態相關聯的?與物理對象、抽象的視覺、聽覺或語言結構,又是如何相關聯的?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藝術作品得以存在、幸存或者不再存在?這些問題與思考,把藝術本體論的研究引向了深入。

在“視覺藝術作品的本體論的多元化”(載《美學新思潮》)中,雪莉·歐文(Sherri Irvin)認為,關於本體論狀態的實質性主張,隻能相關於特定的作品而作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針對性地考慮每一個當代藝術作品的本體論情況。也就是說,並不存在針對所有藝術作品的所謂的一般本體論。

在《藝術世界的形而上學》的著作中,羅伯特·克勞特(Robert Kraut)從批評的視角著眼於藝術世界,闡述了藝術創作、解釋、評價與商品化的實際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原則與隱含的規範。審美理論被看成是描述性的與解釋性的,而不是規範性:一個相關於作為語義理論的藝術世界的真實的理論,與它所力圖描述的自然語言的碎片是相關的。羅伯特·克勞特考察了藝術實踐語境中的情感表達、正確的解釋與客觀性,爵士樂與審美理論的關聯,以及(藝術世界與其它的)本體論的目標。同時,他還思考了藝術與語言的關係、後現代相對主義的混亂,以及藝術的(批評的)實踐與審美理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