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組織結構與管理製度(1 / 3)

20多年的時間裏,華僑城的規模不斷擴大,由單一產業到多產業經營,由板塊單打到聯動發展,經營模式的變化也對組織製度提出了適應性的需求。如何有效地協調多產業之間的關係,如何在跨區域發展中實現管控與效率的平衡,華僑城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由政企合一到企業集團的組織變遷

從組織變革角度,華僑城組織的曆史變遷,大致可分四個階段。

一、1985年11月~1994年7月:政企合一的指揮部(總公司)——企業的行政性管理模式階段

1985年11月11日,華僑城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正廳級編製,執行政府職能:經深圳市政府授權,對在華僑城4.8平方公裏範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實行行政管理;行使城區建設規劃權和部分行政審批權。1986年12月,又成立經濟實體——華僑城經濟發展公司(後改稱總公司),行使經濟職能,主要是對外招商引資和進出口貿易。

這一時期,華僑城的組織結構實行指揮部和總公司政企合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曆屆指揮部主任、副主任均分別兼任總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

華僑城於1985年11月成立黨組,1987年9月起成立黨委。這一時期華僑城黨的組織由國務院僑辦黨組及深圳市委雙重領導。1987年3月在沙河華僑企業公司工會的基礎上,華僑城召開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華僑城工會委員會。1987年6月華僑城召開第一屆團代會,選舉產生華僑城共青團團委。

這一時期,集團的三大主業初步形成。康佳電子己獨立開發出彩色電視機係列產品,1992年通過股份製改造後,康佳A股和B股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旅遊業務的三大主題公園——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於1989年11月、1991年10月和1994年6月相繼開業迎客;房地產業方麵,於1986年10月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這一時期內開發了東方花園、海景花園等多個小區的高級商業住宅,房地產業也已成為華僑城重要支柱產業。

二、1994年7月~1997年12月:政企分開,從行政性管理向以資產為紐帶的企業集團(母子公司)模式的過渡階段

1994年7月,華僑城機構改革方案正式出台,這是一次重大的機構改革,標誌著華僑城過去長期存在的政企合一的管理體製和機構的結束。通過機構改革、政企機構分設,指揮部隻保留部分城區行政管理職能,其餘職能劃歸經濟發展總公司。而總公司則逐步淡化政府職能,強化投資、財務監控等經濟職能。

機構改革是為了適應企業發展戰略的變化。1994年8月,華僑城調整了企業發展戰略,主動放棄行政開發區模式,選擇企業集團的發展模式。在這段時期內,華僑城進行了人事、勞動、工資、住房等製度的配套改革。在加強內部管理方麵,先後出台了產權代表、財務管理、投資項目審批、資金審批、派出財務總監、公司規範化改革等建設和改革措施。所有這些,都在為逐步向以資產為紐帶的母子公司企業集團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這段時期內,華僑城的經濟又有了快速的發展。華僑城進行了內部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麵,對無市場前景、技術含量低的企業,采取股權轉讓、出售、清盤等方式逐步退出;另一方麵,集中資源加大對電子、旅遊、地產的投資,從而使得華僑城三大主業進一步快速成長和突出。同時,華僑城逐步加大資本經營職能。1997年8月,華僑城旅遊概念資產重組上市;同年,成功收購外方持有的27%康佳股權,使康佳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有控股企業;華僑城還嚐試介入金融、證券、保險等領域並涉足海外拓展。

1997年12月,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更名為華僑城集團公司,標誌著華僑城從行政性管理向企業集團(母子公司)模式發展的過渡階段勝利結束。

三、1997年12月~2005年12月:深化改革,企業集團模式的完善階段

華僑城集團公司的登記注冊,表明以資產為紐帶的企業集團模式已經初步形成,進入了不斷完善的新階段。這個時期,集團總部的組織機構有兩次較大的變革。

第一次是在1997年12月,華僑城集團公司一成立,立即對總部的組織機構進行了重大改革,其要點有二:一是繼續完成政企分開的任務,進一步淡化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強化企業集團的經營管理職能。不再單獨設置行使政府職能的職能機構,對尚需保留的一些政府和社會職能,用合署辦公的辦法歸入相應企業職能機構去辦理。二是按照母子公司體製的要求,向子集團公司放權,日常的經營管理由子公司負責,而集團總部則主要負責資本經營和對子公司的管控。因此集團總部的職能機構數量大幅度減少,從17個部門減為10個。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在2000年8月。2000年年初,為進一步完善企業集團管理模式,華僑城聘請國際著名的科爾尼谘詢公司為集團總部診斷谘詢,主要在組織架構、管控係統、薪酬製度三個方麵。科爾尼在組織架構和管控係統方麵的主要建議有:集團總部組織模式應定位於控股、戰略型;總部要強化戰略規劃、內部審計、產權代表委派、人力資源等企業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加強對子公司的管控係統;繼續弱化或撤銷政府和社會功能;精簡機構,總部人員可精簡約27%。根據科爾尼公司的建議,結合集團實際,2000年8月,集團又對總部機構進行改革。這次總部職能機構的數量雖變化不大,從10個增為11個,但其功能卻有很大改變,大力加強了戰略規劃和內部審計兩大核心功能,強化了總部對子公司的管控係統。

四、2006年1月,優化升級,組織結構與管控體係進一步向跨行業、跨地區的企業集團模式的創新發展階段

上一階段經過8年的實踐與完善,集團總部的組織結構和管控係統有了很大的改進與加強,已初步同國際企業集團模式接軌。但這一時期華僑城集團的業務又有了快速發展,華僑城已發展為跨行業、跨地域的大型集團,許多大型區外項目上馬,亟須加強對它們的管控和業務組合的協調;原有的管控係統也要求通過業務流程的改進來落實和細化。2006年年初,集團第二次聘請科爾尼公司來做谘詢診斷,重點在管控係統、業務流程和薪酬製度方麵。2006年7月,根據科爾尼公司的建議,集團總部的組織結構又做了調整,設置10個職能機構,並相應調整了各部門崗位設置及其定員(新的組織結構圖及各部門職數和人員編製表詳見下一節關於集團總部現狀的介紹),主要是加強了信息管理和品牌管理,強化了對重點項目公司的管控。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集團公司同子公司間高管職稱的混淆,又按國際慣例改變了集團公司及二級集團子公司高層領導的職務稱謂:集團最高行政領導為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黨委書記為首席文化官,其他的高層管理人員為副總裁,集團二級子公司統一稱董事長、總裁、副總裁,不再設首席執行官,其他子公司領導統一稱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

定位清晰的集團架構

一、集團公司總部

(一)概況

華僑城集團成立於1985年11月11日,現在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之一。成立20多年以來,由深圳灣畔的一片灘塗起步,發展成為一個跨區域、跨行業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培育了房地產及酒店開發經營、旅遊及相關文化產業經營、電子及配套包裝產品製造等三項主營業務。旗下擁有華僑城控股(SZ000069)、華僑城(亞洲)控股(3366.HK)、康佳集團(SZ000016)三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二)下屬子公司集團

華僑城下屬子公司集團及所屬子公司。

(三)職能機構設置

集團總部設有10個部門:總裁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企業文化部)、戰略發展部、財務部、審計部、人力資源部、規劃建設部、信息中心、企業事務部(工會、群眾工作部、團委)、城區管理部、監察室(紀委辦公室)。

二、五個子集團

(一)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僑城集團於1997年整合旗下優質旅遊資產而成立的,1997年9月1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2007年年底公司總資產規模從上市之初的7.1億元增長到119.2億元,淨資產從上市之初的5.8億元上升到49.3億元。華控的經營宗旨是提供旅遊及其關聯產業的優質產品和服務,追求公司和股東的最大利益。華控以文化旅遊及其關聯產業投資與經營管理為主營業務,旗下現有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深圳華僑城歡樂穀旅遊公司等15家參控股企業。業務範圍涉及景區、文化演藝、旅行社等,並與房地產業有機結合開創了中國“旅遊加地產”區域開發模式的先河。目前華控投資建設、經營的景區共有10處,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長沙、宜昌等多個城市,各景區累計接待遊客已經超過了1.175億人次。

(二)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

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是國家一級房地產綜合開發國有企業,成立於1986年9月,隸屬於華僑城集團,是華僑城集團第一主業和國務院國資委大力扶持發展的全國五大房地產企業之一。

截至2006年9月,公司總資產達67.5億元,淨資產20.85億元。公司本部員工206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53%。擁有全資及參控股企業21家,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兼有建築設計、建築安裝、工程監理、物業管理、酒店等行業,形成“1+3”戰略版圖布局。擁有以深圳本部為中心基地的珠三角區域發展平台、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區域發展平台。

華僑城地產自成立以來,率先倡導“花園中建城市”“規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優勢”等現代理念,形成了“以旅遊主題地產為特色的成片綜合開發和運營”模式,成為花園城區建設的綜合運營機構——不僅涵蓋了傳統意義上房地產開發的所有形態,包括住宅、別墅、公寓、商業、寫字樓、酒店、廠房,如東方花園、海景花園、湖濱花園、中旅廣場、錦繡中華、波托菲諾、曦城、新浦江城、華僑城沃爾瑪購物廣場、波托菲諾商業街、漢唐大廈、威尼斯酒店、海景酒店、城市客棧、華僑城國際青年旅舍等,而且涵蓋的範疇更寬,包括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夏藝術中心、OCT-LOFT創意文化園以及學校、醫院、體育中心、高爾夫球俱樂部等,是建築類別最齊全、產品線最豐富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目前華僑城城區綠地覆蓋率近70%,居國際城市綠化領先水平。城區開發建設探索了一條“以文化營造環境,以環境創造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為深圳乃至全國的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優異的經驗和示範作用。

(三)華僑城酒店集團有限公司

酒店集團公司注冊成立於1999年10月18日,前身名稱為“深圳歡樂假日酒店有限公司”,2003年6月更名為現在的名稱。股權結構為:華僑城集團公司占85%,華控集團公司占15%。經過9年發展,酒店集團形成了完整的品牌體係,投資、經營和管理多家在深圳市場名列前茅的酒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擁有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規劃、建築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的專業團隊,成為中國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主題商務及旅遊度假酒店集團。酒店集團公司投資經營管理的主要酒店包括: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白金五星級品牌,西班牙風情主題豪華酒店;深圳皇冠假日酒店,五星級品牌,威尼斯主題商務度假酒店;深圳茵特拉根華僑城酒店,以瑞士文化為主題的五星級度假酒店;深圳海景奧斯廷酒店,東南亞風情主題四星級商務酒店;城市客棧,精品商務品牌連鎖酒店。客房總數超過5000間。

(四)康佳集團

康佳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80年5月的深圳康佳電子有限公司,於1991年8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8月29日更名為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康佳成長為總資產100億元、淨資產30億元、年銷售收入130多億元的大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和境內外上市的公眾股份製公司。公司現有總股本6.02億股,華僑城集團為第一大股東。

公司主導業務涉及多媒體消費電子、移動通信、信息網絡、汽車電子,以及上遊元器件等多個產業領域。具體而言,經營業務包括:生產經營電視機、收錄機、音響、錄像機、空調機、電話機、圖文傳真機、傳呼機、傳呼交換係統、對講機、語言傳譯設備、電腦、電子表、防火防盜報警裝置、模具、注塑件、複印機、塑膠製品及上述產品相應的元器件、各類包裝材料,家用小電器、洗衣機、電冰箱、冰櫃、計算機外圍設備、數字調製器、新型顯示器件、VCD、DVD,自有品牌的GSM手機開發、生產。康佳集團是中國彩電行業和手機行業骨幹龍頭企業,曾連續4年位居中國電子百強第4位,是國家300家重點企業之一和廣東省、深圳市重點扶持發展的外向型高科技企業集團。

目前,公司在國內擁有80個營銷分公司、數百個銷售經營部,以及3000多個服務網點。在國際市場上,康佳通過設立分公司、設置商務代表處、海外建廠,以及建立客戶聯盟等多種方式,初步形成了能夠滿足全球化戰略的市場運營體係。目前,公司的海外業務已拓展至南亞、東南亞、中東、澳大利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的康佳,將以消費多媒體電子、移動通信、信息網絡和汽車電子為核心業務,以構建技術領先型的跨國公司為奮鬥目標,致力於打造一家業務多元化和市場多元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強勢電子品牌。

(五)香港華僑城有限公司

香港華僑城有限公司是華僑城集團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於1997年10月經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設立,現在深圳設有代表處。香港華僑城是一家集投資控股和實業經營的綜合性公司,業務涉及紙製品印刷、包裝以及進出口等領域。

香港華僑城旗下華力係紙包裝業務的第一家工廠於1985年在深圳成立,其後分別成立了上海華勵、中山華力、安徽華力以及惠州華力等企業,逐步實現全國性戰略布局,客戶網絡覆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近年來,香港華僑城通過整合下屬多家華力係紙包裝企業而組建了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力控股),並於2005年11月2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搭建了華僑城集團的海外資本平台。2007年,在順利度過新上市公司輔導期後,華力控股間接參股華僑城集團的區外重點項目——成都華僑城。為反映公司業務發展的戰略調整,經香港聯交所和上市公司股東特別大會批準,華力控股正式啟用新名稱——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

(六)重點三級子公司介紹舉例——北京歡樂穀

北京世紀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於2002年6月在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注冊成立,主要從事旅遊主題公園項目、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經營。公司由華僑城集團旗下華僑城控股公司、華僑城房地產公司與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鄉世紀城房地產公司、南磨房旅遊公司四家股東共同投資組建。

北京華僑城旅遊主題社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路與京沈高速路交界處,占地共1.5平方公裏,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總體規劃思路是“一個投資主體、兩大項目、三片功能區”。

北京歡樂穀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都市休閑娛樂公園,以動感、時尚、歡樂、夢幻為主題,由峽灣森林、亞特蘭蒂斯、失落瑪雅、愛琴港、香格裏拉和螞蟻王國六個主題文化區域組成,精心設置了50餘項主題景觀、10餘項主題表演、30多項主題設施、20餘項主題遊戲及商業輔助設施,集海、陸、空三棲遊樂於一身,融日、夜兩重娛樂於一體。公園已於2006年7月開園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