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的戰略發展幾乎集中了所有戰略管理中的關鍵詞,多元化、歸核化、前瞻、協同,華僑城的戰略發展也同樣經曆過反複,經曆過陣痛,但是華僑城始終堅持前瞻性的戰略思想,把握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趨勢,銳意創新,逐步構建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業模式,這正是其成功的基本保障。
自發到自覺的產業聯動發展戰
如果將華僑城成立23年來取得的成績放到一個統一的時間坐標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出華僑城的戰略脈絡。這條戰略發展的連線按照所起的作用不同和發生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產業奠基階段(1985~1993年)
(一)綜合開發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充分利用國家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及對華投資的優惠政策,積極引進華僑華人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在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一個團結海外華僑華人,做好新時期僑務工作的窗口和基地,1985年8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國務院特區辦公室發文批準從深圳沙河華僑農場劃出4.8平方公裏土地,設立華僑城經濟開發區,依照蛇口模式實行成片開發。1985年11月11日深圳特區華僑城建設指揮部宣告成立。
華僑城經濟開發區成立之初是一個半行政性的開發區,由華僑城建設指揮部采用蛇口模式對開發區進行建設和管理。經過第一個發展周期後,華僑城意識到這種體製將嚴重影響到今後的產業結構調整,無法形成自己的產業,限製發展空間。於是,華僑城主動將自己轉變成為一個純粹的企業,從原來的一個開發區下麵擁有若幹企業轉變為一個企業下麵擁有若幹開發區,從而掌握了產業的主導權。市場有多大,企業就有多大,華僑城從“地主”變成“資本家”,從“收租者”變為“投資者”,從一個小市場變成一個大市場。這是華僑城的一次基礎性變革。
華僑城在深圳市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土地、資金、政策等多方麵的優惠條件下,迅速成長壯大,初步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及對企業主攻方向的戰略選擇。到1993年,華僑城集團公司興辦了101家企業,形成了“以工業為基礎,以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模式。其中工業湧現了由百人電子小加工廠迅速壯大起來的康佳電子集團;旅遊業湧現了以“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等三大景點為主的文化旅遊區;房地產業也湧現了華僑城房地產開發公司。這一時期,公司產值由1986年的3.76億元增加到1993年的25.07億元,年均增長31.1%;銷售收入由3.05億元增加到44.95億元,年均增長46.9%;利潤總額由-0.1萬元增加到4.98億元。
(二)超前規劃
華僑城在成立之初深圳市政府賦予了其高度的自主權,這樣,華僑城集團無須經過市政府的審批就可以自行對城區規劃、建設、經營以及利益分配活動做出決策。這種寬鬆的政策環境,使得華僑城的開發建設從一開始就脫離了計劃經濟體製,走上了以市場為導向的超前規劃之路。
華僑城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對環境、資源、生態的充分保護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開發模式和發展路子。1985年華僑城成立之初,引進的第一個項目便是聘請新加坡著名規劃師孟大強先生擔任規劃顧問,其理念是要在“花園中建城市”,而不是“在城市中去建設花園”,並在全國開發區中率先倡導了“規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優勢”“結構就是效率”的現代發展觀。目前在華僑城已開發的5平方公裏麵積內,綠地覆蓋率達53%,達國際城市綠化率領先水平。華僑城衝出了國內開發區那種“一推平”“排排坐”“火柴盒”的傳統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營造環境,以環境創造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華僑城以城區建設規劃的戰略管理為重點,引進、學習、移植國外先進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確立了“規劃就是財富”的戰略理念。規劃是指城區概念設計和功能布局。當時的規劃以城區開發建設為主導,以招商引資、啟動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在華僑城建設初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保持了華僑城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今天華僑城旅遊業及旅遊主題地產的繁榮,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產業歸核與高雅精品化階段(1994~1996年)
(一)產業重組與歸核
這一階段製定了《深圳特區華僑城1995~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年規劃綱要》)。這個發展綱要,當時在國企和深圳市都是超前的,並且這個綱要和深圳市的總體規劃相銜接,是創新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把城區建設規劃和企業集團發展戰略作為一個聯合體來規劃的,是華僑城第一次按照經濟組織發展目標,確立“結構就是效益”的戰略理念,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主業。
華僑城曾一度下屬110多家企業,涵蓋30多個行業,多數企業占用資源較多,利潤卻不高。經過認真調研,從1994年開始,華僑城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果斷地通過多種形式剝離副業,突出主業,逐步確定了電子、旅遊和房地產三項主營業務,從而發展到今天的三大主業和五大子集團。這次決定對華僑城的發展是基礎性的,比國資委要求國有企業要突出主業整整早了八年。
(二)產品精品化
華僑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和進行城區規劃建設,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麵,不是采取簡單的拿來主義或低層次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的精品意識。從華僑城建設主題公園到開發地產、酒店,對品質的追求和強調精品意識,就成為華僑城人孜孜以求的目標,並成就了華僑城“求實求精”的企業文化理念。可以說,對品質的控製貫穿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全過程,包括主題策劃、規劃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服務等各個環節。華僑城所有景區都是最早通過ISO9000國際標準質量認證體係的,也是首批獲得國家旅遊局評定的4A級、5A級旅遊景區。回顧華僑城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曆程,“開發一個景區、打造一個精品、樹立一個品牌”,始終把堅持高品質擺在第一位。
在華僑城,無論是經營者、管理者還是一線員工,也無論是生產、銷售、產品開發、售後服務還是後勤保障部門,都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企業隻有靠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才能獲得市場,才能創造世界品牌。因而,華僑城人的觀念是:不幹則已,幹就幹最大的、最強的、最好的。參照國際一流標準,提供一流產品和一流服務。從規劃開始,到建設,再到經營管理,都必須是精品。無論是旅遊、地產、酒店,還是電子、紙包裝行業,若幹個精品構成了華僑城品牌的質量。做精品是“華僑城”三個字的基礎,這一點也得到了時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的充分肯定。
(三)品味高雅化
1994年,華僑城提出“通過獨特的創想文化致力於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的核心理念,追求品味的高雅化。華僑城為深圳帶來了活力和持續增長的價值,在人文氣質、藝術關懷、優質生活方式等方麵拉動了城市品質的提升。在深圳,說到華僑城,人們想到的是一個城區,而不是一個企業。華僑城是深圳的一張流光溢彩的名片,很難想象沒有華僑城的深圳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作為華僑城集團公司副總裁、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的陳劍,還兼任國家級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副館長。華僑城每年都策劃和組織“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八大美術院校油畫係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新銳畫展”等係列藝術活動,通過這些高雅的當代藝術,形成了華僑城城區獨特而高貴的精神氣質。
華僑城一直以來堅持以人為本,提倡人文關懷,逐步完善城區配套,美化城區環境,建設了一個和諧、安定、現代、時尚的人文生態示範城區,贏得全國綠色社區和國際花園社區稱號。華僑城集團不斷創新社區文化活動,完善城區公共文化配套設施,構建了和諧企業和和諧城區。2005年,集團還投資改造華夏藝術中心、燕晗山步行係統,完善城區園林綠化和交通指示,推進職工微利房建設和體育中心擴建,對口扶貧貴州三穗、天柱兩縣,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華僑城旅遊度假區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一個人文生態城區的示範作用逐步顯現。
華夏藝術中心、何香凝美術館、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在華僑城,這些高規格的藝術場館為居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雅藝術體驗。聖誕節廣場音樂會、新春印象中國年、波托菲諾意大利文化周……華僑城的優質生活高雅而多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眼光,許多外籍人士在華僑城定居,各種文化時尚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相互交融,包容繁衍。
三、產業組合聯動擴張發展(1997年至今)
(一)旅遊、地產組合聯動
華僑城獲得了國資委批準,集團從戰略層麵上加大了對旅遊和地產的傾斜力度,地產、旅遊業務在集團資產結構中的比例大幅提高,成為主要的利潤來源;集團下屬的旅遊上市公司——華控公司的作用更為突出,旅遊地產的市場形象更加清晰。華僑城地產以綜合成片開發結合旅遊主題規劃,形成獨特的開發模式,引領房地產開發潮流,成為中國旅遊主題地產第一品牌。同時,旅遊地產的產品,通過國際水準的創新設計和國際合作,孕育了波托菲諾、歡樂穀、威尼斯酒店、城市客棧等知名品牌。
華僑城的旅遊和地產核心業務在各自的領域進行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優質基因。旅遊、地產組合聯動意在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華僑城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整合各種優質資源,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具有華僑城特色的地產開發之路。將旅遊與房地產兩大產業資源巧妙結合、互動發展的模式,為深圳華僑城地產首創。從地產業務來說,文化旅遊主題是其區別於其他地產品牌的主要元素,也是其進行產品創新的核心。若從旅遊業務的角度來看,他們創新性地采用構築產業鏈條、實現關聯協同的方式,充分發揮了主題公園的“旅遊乘數效應”,將房地產融入華僑城的主題公園產業鏈,實現了從旅遊主導產業到房地產業等關聯產業的延伸和發展,為旅遊業務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
(二)酒店籌劃轉型
2005年,從整體發展考慮,集團進一步加大了資本運營力度,對原新僑實業公司進行資產整合,成立了華僑城國際酒店管理公司,並將華夏藝術中心重組並入酒店集團,為做強做大華僑城酒店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華僑城創造性地將建設主題公園的文化包裝手法移植到酒店領域,以主題概念模式投資建設了白金五星級品牌華僑城大酒店(OCT-Grand-Hotel)、五星級品牌“華僑城”酒店(OCT-Hotel)、四星級品牌奧思廷酒店(O·City-Hotel)、經濟型精品連鎖品牌城市客棧(City-Inn),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主題和創想”為核心價值的從便捷商務、城市商旅到奢華度假品牌的架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