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海動物的起源(1 / 1)

人們一般把深度超過200米的水域稱為深海。在海洋中,太陽光隻能達到100米的深度,因而深海是一片黑暗的世界。由於海水的壓力隨著深度而增加,深度越大,海水的壓力也越大,在4000米深的海底,一個成年人所承受的壓力,大約相當於20個火車頭壓在身上。經深海調查得知,深海區的溫度終年不變,一般都在0℃左右,水不大流動,水中氧氣很少,加上沒有陽光照射,光合作用無法進行,因而深海裏沒有植物。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如此惡劣的深海環境中,卻生活著許許多多深海動物,其種類可以說是難以計數。就魚類來說,有巨尾魚、後肛魚、巨喉魚、叉齒魚、鋸頜魚、皮條魚、黑鯨犀魚、樹須魚、固燈魚、鞭吻魚、須鰓魚、獅子魚等等。有的動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但卻能在深海裏成長,主要的種類有海膽、海星、海花(海百合)、海參等等。此外,深海底還生活著紅螺、蚌、巨形蠕蟲、蝦、蟹、海蜘蛛以及4000多種苔蘚動物。

這些深海動物是從何處起源的呢?這在目前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有的學者認為,深海動物起源於深海之中。遠在幾億年以前,最古老最原始的動物是棲息於水深超過千米的深海之中。其理由是,人們曾用拖網從那裏得到了被稱作是動物發展史上“失蹤的環節”和僅僅從化石中才了解到的絕跡動物。例如有10個從3540米深海底捕獲的活標本——鎧甲蝦和新帽貝,可以說是與3.5億年前就已滅絕的古蝸牛和帽貝同是一家。另外,在那裏還存在著動物界中特殊的新綱動物——海洋擬蠕蟲。這足以說明深海動物的古老性。

有的學者認為,深海動物起源於海水的表層動物或海濱的動物。後來,它們主要通過兩條途徑遷移到深海定居下來:一條途徑是從海麵經所有的水層,也就是從光照層到弱光層再到無光層,抵達深海;另一條途徑是沿著海底大陸架——大陸斜坡——深海,遷移下去的。現已證明,深海底棲魚類最早是生活在大陸架的淺海底棲魚類,後來它們沿著大陸斜坡逐漸向深海底分布過去,慢慢適應了深海生活。

也有人認為,所有的深海動物以及淡水動物都起源於淺海。而淡水動物比深海動物要古老,說明淺海動物先向陸地淡水區域遷移,然後再向深海遷移。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多數深海動物可能來自北極海域或南極海域,因為它們都有適應低溫生活的特征。

總之,對於這個自然之謎的解釋和推測是各種各樣的,目前各家學者仍在積極探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