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溝是岩石圈板塊的彙聚型板塊邊界(消亡邊界),大洋岩石圈板塊在此俯衝、消亡。主要分布於環太平洋地區,也見於印度尼西亞之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溝與島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東部,海溝與陸緣火山鏈相伴隨。

海溝的特征

(1)海溝長一般在500~4500千米,寬40~120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海溝在平麵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橫剖麵呈不對稱的“V”字型,近陸側陡峻,近洋側略緩。

(2)海溝兩側普遍具階梯狀的地貌,地質結構複雜,發育藍閃石片岩相高壓低溫變質帶。海溝中的沉積物一般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濁積岩。海溝是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之間的接觸過渡帶。

(3)海溝的兩麵峭壁大多是不對稱的“V”字型,溝坡上部較緩,而下部則較陡峭。平均坡度為5度到7度。偶爾也會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4)海溝為重力負異常帶,自由空間異常值低達-200毫伽以下,熱流值僅為1HFU左右,低於地殼平均熱流量。

(5)沿海溝分布的地震帶是地球上最強烈的地震活動帶。震源通常自洋側向陸側加深,構成自海溝附近向大陸方向傾斜的震源帶。

海溝的分布

海溝主要分布在活動的大陸邊緣。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溝幾乎全部聚集在太平洋,例如世界最深點所在地——馬裏亞納海溝就在太平洋的西部。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溝和南桑威奇海溝雖然相距遙遠,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它們所處的位置都與太平洋有關,那裏的大西洋底或是和太平洋底相連接,或是僅隔一條狹窄的陸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