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1 / 3)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諸位善知識,從今天開始,很高興在釋迦佛、阿彌陀佛慈光的加被之下,我們能有殊勝的因緣來共同在永寧寺學習《佛說阿彌陀經》。

首先請大家發起無上的菩提心,為了幫助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地從生死輪回的六道苦海之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們要圓滿成佛,唯有成佛才真正地有大能力、大智慧、大福德,幫助一切眾生超出生死輪回。而在這末法時期真正能讓我們橫超三界,頓出輪回,一生成佛的最殊勝的法門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之中講四種念佛下手最方便且真正三根普被的是持名念佛。

我們此次所學習的《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專講信願持名。具足信願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圓滿的典籍,並且這部經非常精要,是釋迦牟尼佛的心髓法要,可以說一部《大藏經》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這部《阿彌陀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

怎麼可以知道呢?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總共隻有1857個字,但在這部經典之中,釋迦牟尼佛一直叫聲聞弟子裏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名號總共有36次。經裏總會出現:“舍利弗,又舍利弗”。而在玄奘法師翻譯的經典裏叫做《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那裏釋迦佛叫舍利弗的名字總共出現了54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這種悲心殷切;也可以知道此部經典裏所講的法門特別殊勝。

我們想想作為父母,如果特別希望子女要明白某件事情,要引起重視,就會一直重複地叫著他的名字,如果作為父母對子女講話,一兩千個字的話也就十來分鍾,在十幾分鍾之內重複地叫名字會叫到36次,可見是多麼重視。所以不要認為《阿彌陀經》每天都念,我都會背,這應該很容易。但其實看看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就可以知道,整個三藏十二部幾乎都包容在其中。如果展開來說,是義理浩瀚。所以說要懂得《阿彌陀經》起碼要能懂得半部《大藏經》,不然難以真正通達。

在淨土宗的典籍五經一論之中,流通最廣泛的是《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典的注解從古至今也非常多,單單說古代關於《阿彌陀經》的注解,比較著名並且現在可以看得到的就超過48種。

其中有天台宗智者大師所作的《阿彌陀經義記》一卷;法相唯識宗玄奘法師的弟子窺基法師作的《阿彌陀經疏》一卷;《阿彌陀經通讚疏》三卷;唐朝時新羅國元曉法師作的《阿彌陀經疏》一卷;唐朝時新羅國一位太賢法師作的《阿彌陀經古跡記》一卷、《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古跡記》一卷。

太賢法師是一位很有成就並示現很多神通的大德。他本來是新羅國(現在的韓國)的王孫,他很小的時候就出家,然後來到大唐求法,之後隱居終南山修行。

終南山裏麵有一尊三丈高的石雕彌勒佛像,太賢法師去繞佛。很奇特的是,太賢法師繞到哪個方向,這尊石雕彌勒佛像的頭就會轉到哪個方向。所以這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法師。他為鳩摩羅什法師、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兩種《阿彌陀經》譯本各作了一種注解。

在這些無量的《阿彌陀經》注解之中,最權威的注解出自明末清初兩位大德。大家都知道明末四大高僧是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憨山大師、紫柏尊者。

蓮池大師作的《阿彌陀經疏鈔》非常廣博浩瀚,他是在禪宗裏麵開悟之後回過頭來歸心淨土,也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師。還有一部是淨土宗的九祖蕅益大師所作的《阿彌陀經要解》,印光法師對這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推崇備至。

印光法師讚歎說:“即使阿彌陀佛親自為《阿彌陀經》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也就是說這部要解就等於阿彌陀佛親自為《阿彌陀經》作注解,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蕅益大師如果不是阿彌陀佛示現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不然當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此的讚歎。

所以此次我們選定《阿彌陀經要解》作為學習的法本。

在淨土的五經一論之中,這些注疏特別值得學習的還有唐朝時善導大師為《觀無量壽經》所作的《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以前的大德解釋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容易的。而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再來,他在《四帖疏》裏特別地開示:“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佛心偏憐,常沒眾生”。也就是佛陀說此淨土法門,雖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其實特別是為末法時期經常淹沒、沉淪在六道輪回裏,用其他法門難以超出輪回的凡夫眾生而說。所以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我們學了以後對於往生就更加充滿信心。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也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來弘揚天台教法,他都有示現念佛求生西方。他作的《淨土十疑論》,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容易產生的十大問題作了很透徹的闡述。還有曇鸞法師為世親菩薩的《往生論》作一個注解叫《往生論注》。

曇鸞法師也非常神奇,他原來想學長生不老,想成仙,而且到南朝來找當時著名的陶弘景,求了很多修仙的典籍,但後來遇到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師就勸他:“你與其去修長生不老、去修仙,不如念阿彌陀佛,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真正的無量光明無量壽。”他聽後大喜,就把那些修仙的典籍通通燒掉,專修淨土。

另有道綽法師編撰的《安樂集》。裏麵也有很重要的開示,尤其重要的就是“凡夫入報土”。我們雖然是業重的凡夫,沒斷絲毫見惑和思惑,但隻要伏住見思惑,不讓它起現行,就能到達念佛成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都能入實報莊嚴淨土。所以“凡夫入報”是個非常透徹的見地。

還有唐朝時飛錫法師所作的《念佛三昧寶王論》、明朝時傳燈法師(天台宗的大德)所作的《淨土生無生論》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重要的淨土宗經典注疏。

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之法,要真正生起信心,一定要能像蕅益大師所開示的:“要具足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具足六信,這要有大智慧、大善根、大福德。大家如果能對以上所說的這些典籍深入地聞思,就一定能破除凡夫的愚癡無明,開大智慧,生大信心,將來決定往生西方。

當代黃念祖居士為《無量壽經》所作的注解也非常值得我們讚歎。

“原夫諸佛湣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這一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個內容是總序多門。

第二個內容是別顯淨土橫超殊勝。

第三個內容是特顯信願持名殊勝。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同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湣念九法界眾生,湣念六道凡夫眾生並幫助他們離分段生死;湣念二乘聲聞、緣覺眾生,助其離方便變易生死;湣念菩薩,助其離實報變易生死。

[隨機施化]隨順眾生的根機而施以教化。教是由因上來說,化是由果上來說。佛陀教導我們,使我們在身心氣質上有變化、提升,這樣是教化。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示現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何法得度即為說何種法。此為“隨機施化”——隨他的根器而施以不同的教化。

對於善知識來說應機說法,觀察眾生得度的根機而說法很重要。他的意樂及興趣在哪方麵,哪個法門能讓他迅速解脫,就應該為他說哪個法門。對於修學者來說,擇法覺支很重要。要選擇適合於自己修的法門,所以在七菩提分(七覺支——擇法、精進、喜、除、舍、定、念)裏,擇法覺支排在第一,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選擇的不是適合於自己修的法,要成就相當困難。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兩個人來求出家。一個在家是打鐵的,一個出家以前是看公墓的——專門幫人守墳墓。佛陀的弟子就教打鐵的人修不淨觀,教看公墓的修數息觀。

兩個人修了很久都不能成就,覺得自己業障重,反正修行也難以上進,就一起準備還俗。佛陀知道了就把他們叫過來問是什麼原由,這兩個人一五一十都說了。佛陀就說:“哦,你們擇法覺支沒修好,是因為沒有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法門”。(佛陀的阿羅漢弟子來教他們,當時也沒有特別地觀察根機)佛陀就教兩個人把所修的法門換過來再修。

打鐵的人修數息觀就很容易相應,看公墓的修不淨觀也很容易相應,不久以後兩個人都成就道果。所以隨機施化特別重要,容易得到利益。隻有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法門才容易成就。

[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歸元就是令一切眾生都能就路還家,複本心性;歸元也就是歸到真如自性,圓覺妙心。一切法都依心而建立,“萬法唯心,心外無法”。一切依正因果無不從心建立。但迷昧的人就執著於諸法為心外實有,而妄生愛、憎、取、舍。所以就迷惑顛倒、造業受報、流轉生死。諸佛出現於世的大事因緣就是為了幫助眾生從錯覺的世界裏解脫出來,把凡夫的實執轉過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由錯覺的世界裏、在無明係統裏轉過來進入到明覺係統。所以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因此佛陀應眾生的根器而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

比如《大佛頂首楞嚴經》裏就講到二十五聖修證圓通,門門皆可成佛。但在無量的修心法門之中歸納起來其實也就是兩大類:一類是憑自力截斷妄識流注,比方修禪宗,修天台宗的止觀,都要憑自力來斷八十八使見惑、斷八十一品思惑,這就很困難。

還有一類修心的法門就是憑佛力轉得凡心即佛心。我們透過念阿彌陀佛,執持萬德洪名就能由有念而入無念。一開始是有念,念念都是在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在入佛法界。功夫深了就能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能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心本體。因為我們所念的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全體就是本覺,就是實相般若;我們所求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全體就是本覺,就是實相般若。所以這是非常殊勝的方便,能讓我們迅速地明心見性,花開見佛悟無生。

第二部分是別顯淨土橫超殊勝:

[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在這一切的方便法門之中,最方便、最直捷、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淨土法門具足四種殊勝方便:

第一種方便是不值佛世,常得見佛方便。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應化身隻有八十年。所以我們要親見佛陀很困難,而彌勒菩薩要下生成佛,按人間的時間來計算還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因此我們要見佛,要聽佛說法非常困難。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念阿彌陀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才能常見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說法。

而且西方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來成就、來莊嚴,所以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單單可以聽阿彌陀佛說法,還可以聽十方一切佛說法。因為在極樂世界的那些寶樹之中有寶羅網自然映現十方佛淨土,就像我們在人間看電視一樣。你把電視打開,一調頻道,想看哪個台就可以看哪個台。同樣,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聽藥師佛說法,在寶樹之中就會顯現出來,想聽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說法,一動念也能顯現出來。所以這是特別的殊勝方便。

第二種方便是不斷惑業,得出輪回方便。末法時期業重的眾生要斷見惑和思惑非常困難。經雲:“如斷四十裏流”。一條大河流了四十裏,突然要把它截斷,那是非常困難的。但修淨土,持名念佛,不需斷惑業,隻要把見思煩惱伏住,能達到念佛成片,就可以帶業往生,超出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