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教育思想正,敬業精神強,教學水平高,師表形象好”為指導思想,把努力培養造就建立一支德行上乘、智能足備、學科配套、結構合理的專業化學者型教師隊伍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學校積極引導教師樹立三大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全麵評價觀念、服務學生觀念。實施三大工程確保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形象工程,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思想基礎,提出射中教師要樹立“仁愛為懷,誠信為本,謙虛刻苦,自強不息”的師表形象,把“立誌,讀書,淨口,修身”作為自我提升的要求。二是名師工程,把“教育思想正,敬業精神強,師表形象好,科研水平高,教學質量優,智能足備,德才厚重”作為名師打造標準,每年開展知名教師、“十佳青年教師”、“十優青年教師”的評選,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青年教師成才成名的積極性,我就是在這股洪流中不斷進步的一員。真是回首往事,感慨頗多,沒有學校的導向,沒有實踐的磨煉,沒有學校搭建的平台,自己難以實現“一年站穩講台,三年基本成熟,六年成為骨幹,九年成為名師”的成長目標。三是科研工程,以教學、教研、教改三教並舉,科研促教、科研促改,科研興校為指導思想,通過實施布點式課題科研、基礎麵常規教研,鍛煉隊伍,提升教師能力,促進了教師從“教書匠”向“學者型”的轉變,大力提高了教師素質和育人質量。學校通過辦好校刊《教改探索》《春風化雨》,發表教師研究論文、教研成果,同時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子昂故裏論教育》第二輯和《創建名校的思考與實踐》第一、二輯,集中展示了學校的教科研實力,極大地激勵了教師參與科研提升自我的熱情。
學校對教師隊伍的重視是從入口就開始重視。1995年,射洪中學就爭取政策到高校自主選擇優秀畢業生,到2007年,學校絕大部分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都是來自高校擇優選擇,為射中優秀教師群體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學校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對口幫扶”、“領導掛科蹲點”、建立“教師個人成就檔案”等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一大批年輕教師與我一樣,在這個大家庭裏得到鍛煉,在學校領導、老教師的不斷幫助、指導、培養下逐漸成長起來。尤其是搞好質量的同時,我在教研組老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科研,積極實踐,反思總結,通過不斷學習,不斷鑽研,盡管苦些累些,但這種磨礪卻極大提高了自己的認識高度和專業能力,加快了自己成熟的步伐。老校長侯校長高瞻遠矚地指出:抓學校工作,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唯一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抓科研、抓質量培養鍛煉一大批青年教師,他們才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事實上,正是有了這樣的方向,射洪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才卓有成效,實幹能幹智慧的青年教師才不斷湧現,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逐漸嶄露頭角,脫穎而出,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保證了學校質量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三、製度化精細化導向,積極的教學過程管理是學校教學高質量的保障
管理是提升內涵、優化質量的保證,學校事業要在健康的軌道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管理、細化管理、規範化管理。在管理上,射中提出“管理從嚴,教學從緊,德育求真,後勤務實”的工作方針,為教學管理定了調,那就是從嚴、從細、從緊。我覺得這是學校教學高質量的保障。
就管理隊伍建設,學校提出了“建設一支組合優化、團結學習、勤政廉潔、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且具有人格魅力的堅強領導班子”的目標,提出了“建設一支人員精幹、管教兩用、服務教學的高能高效的職工隊伍”的目標。要求領導要率先垂範、服務師生、敢於擔責,要做到“四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不怕非議,不怕矛盾,要以誠待人、處事公正、善待教師。要求職員要提高執行力,落實管理細節,嚴格檢查、嚴格記錄、嚴格考核獎懲,管理中既要保證製度的原則性,也應有以人為本的靈活性,這些引導起到了理清認識、掃清障礙的作用。
學校構建了以人事製度、職稱製度、分配製度為重點的高效運行機製,實施以機製激勵人的質量管理戰略。人事製度改革堅持“學科配套,兼顧其他,展示特長,任人唯賢,積極推進,方法穩妥”的原則,實施組合聘任製;職稱製度改革堅持“硬件入圍,業績為重,科研優化,公開公平,打分排位”的原則,實施量化打分製;分配製度改革堅持“多勞多得,優質優酬,重獎實績,多種分配方式兼顧”的原則,實施結構工資製。通過這些管理杠杆、政策導向、物質激勵,打破了平均主義,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
堅持落實基礎環節的教學“六認真”管理是質量管理的不二法門。每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批改、聽課、輔導、測驗過細檢查記錄考核,堅持“隻有過程美麗,結果才能優異”的導向,加強過程管理,保證環節落實。包括堅持學科單元過關,年級月考診斷,學校期末考試等辦法,對夯實教師基礎教學環節,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確實卓有成效,是高質量的根基。同時,學校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教學“六認真”檢查的方式和內容,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引導教師以“六認真”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練習鞏固的效能。例如,對教師的“六認真”工作檢查考核方式進行的改革,主要依據上期統考學科質量評估,以 “抓住工作重點,夯實薄弱環節” 為工作思路,針對不同情況,試行以普查與抽查、必查和免查、專項查和重點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檢查,重點對青年教師、問題班級、問題學科、問題環節進行考核檢查;對各年級教師上課、輔導到班情況,對各班課堂情況登記卡,對各備課組集體備課實施普查,嚴格考核;對凡教齡在6年及其以下的年輕教師,凡所教班級上期期末統考有位次居同層次居全縣後1/3者以及期末評教低於平均分5分的任課教師實施必查;對凡教齡在25年及其以上,所教班級上期期末統考位次均居同層次全縣前1/3者,凡教齡在6年及其以上,所教班級上期期末統考位次均居同層次全縣前1/6者抽查除免查和必查外,均為每月教學檢查隨機抽查對象實施抽查。同時,教務處根據具體情況,對聽課、作業批改、周練題、公開課情況等進行專項檢查和重點檢查,以集中精力,針對問題,提高管理效率。督促教師加強教學反饋,加強對學生作業的清查、批改,抓落實,抓過手,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檢查實行“三項製度”。一是學月教學檢查製度。由教務處組織,由年級教務員,分年級為單位對教師“教學六認真”進行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實施績效考核獎懲,以促進“教學六認真”的質量。二是推行教學督導調研製度。堅持學校領導、課堂教學質詢員、年級視導小組和教研組長、教務人員“推門聽課”、“開門評課”,針對薄弱學科,教學薄弱環節,統考評估太靠後的班級,統一或分散進行教學現狀和問題調研,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三是通報分析製度。針對每次視導督導、教學檢查、聽課調研和重大考試,及時將情況向全體教師進行通報分析,有利於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共同協商共同討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年級管理提供信息,有利於全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對每次考試形成考試評估報告並及時召開各年級的教學質量分析會,以整體分析和分班分析相結合,以備課組、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質量跟蹤調查,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麵提高。
這些檢查都與當月的教師結構工資掛鉤。毫無疑問,這些措施確實發現了問題,製造了壓力,切實有效地保證了精細化環節落實,為教學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以“科學高效”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學高質量的關鍵
教學始終是學校的中心任務,教學質量始終是學校的生命線。而課堂是教學實施的主渠道、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決定質量高低的重要基礎環節。
射中一直把“教就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創新”的教學主張作為指導教學的基本理念,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方式。一是明確了課堂教學改革思想方法,開展“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的最佳投入方式”的研究。二是侯校長很早就在射中積極倡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要求教師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指導思想,從教材中、實際生活中、社會生產中、大自然中選擇確定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教育和學習的教學活動,通過開設研究性學習課,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方法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去,以優化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事實上,學校還專門邀請了社科院查有良教授來校做輔導報告,學校教導處組織實施考核,成效顯著。我記得當時學生研究的一些課題很有深度,如機房街門麵為什麼生意不好?涪江流域生態環境調查,居室中的物理學等等,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改變和促進作用。三是各學科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學校通過各教研組,結合本學科特點,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如語文學科的新概念課堂教學模式,曆史學科的網絡式教學法,物理學科的啟研悟創課堂教學模式等,同時不同學科針對不同課型新課、評講課、複習課研究製定子模式,便於具體實施。課堂教學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實效 ,並且通過加強學法指導、開設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發現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效果更好,課堂效率更高。
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中,射中更看重的是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是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一是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奇想勇為”的能力,因為想象力是藝術創造、科學發明的源泉。二是要培養學生“善思”的良好習慣,敢於標新立異。三是讓學生敢於提問、敢於質疑,敢於麵對教師權威,提出自己的看法。四是要培養學生自學,自我總結反思的能力和習慣。五是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加強師生互動,開展合作教學。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課堂教學的改革有了更加明確的培養目標,使教師實施教學時,有了高度和方向。
另外,學校還特別注重提高裝備水平,優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用信息化帶動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學校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先後安裝了雙向教學係統、校園天網地網、廣播電視電話係統、多媒體投影電教室,包括後來的電子白板、觸摸屏交互教學係統。這些設備設施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方式的改變,豐富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當然,實施督導聽課製度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執行落實的一個保障。
五、改革創新是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不竭動力
射中的辦學質量之所以會不斷提升,關鍵在改革創新。這是射中保持不斷發展的發動機,也是我的一點深刻體會。
射中的改革創新首先是思想的創新。我感覺射中的教學思想總是在與時俱進,並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不斷推陳出新,引領全校師生向學校的辦學目標奮進。
其次,製度創新是保持學校活力的關鍵力量。“用綱領凝聚人,用製度規範人,用機製激勵人,用待遇溫暖人”充分體現了學校管理“以人為本”的思想。射中的製度創新體現在多方麵:一是學校管理體製的創新。構建了“校長負責,黨組織政治保證,教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領導管理體製。構建了三塊主體的學校管理架構,包括充分發揮教代會的審議決策作用及其常委會下設的三個專委會的民主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作用,行政會的執行貫徹作用,黨組織的政治保證監督作用。實行了三級助理製,年級主任負責製,目標管理責任製,激勵獎懲製,教學評價監督製等,以及人事、職稱、結構工資的改革創新等。
第三,教育方式的創新是保持學校質量高位發展的源泉。學校根據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的精神,於2000年秋舉辦“教改實驗班”,探索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路子,並根據實際發展在此基礎上籌建了射洪中學外國語實驗校,探索特色教育的新路子,為射洪初中教育品牌的打造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校如果沒有自身的特色,就難以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我深切地感受到射洪中學的發展和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射中人不斷改革創新,不斷與時俱進,不斷迎接挑戰,不斷戰勝困難。實現自我突破,靠的就是“做射中人,為天下事”的大氣,“團結向上,敢為人先”的勇氣,“立誌高遠,奇想勇為”的膽氣,“創造機遇,把握機遇”的靈氣,“追求卓越,無愧無悔”的豪氣!
幸哉,我曾為射中學子,我曾在這個集體成長,我能感悟射中精神,這種精神力量將讓我終身受益。祝福我們的母校更加美麗,母校的未來更加輝煌!
(王永剛:原射洪中學教務處主任,現任射洪縣教育和體育局分管高中教育副局長,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思想的光輝 射中精神的力量(代後記)
青鬆林
引言
射洪縣,一個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在全國並不出名,在川內,或許還有多少人沒有聽過她的名字;然而,在四川,甚至川渝教育界,卻很少有人不知道射洪中學,很少有人不知道她的前任校長侯水先。
其實,我的家鄉射洪縣是一個十分秀美的地方。涪江攜梓江蜿蜒貫穿全境,山清水秀;詩畫名人輩出,人傑地靈。射洪這方沃土,孕育出一代文宗陳子昂,孕育了從1848年“廣寒書院”165年薪火傳承而來的四川省國家級示範高中——射洪中學。
“射洪中學”這四個字於我有與眾不同的意義,因為我出生於射洪中學,成長於射洪中學,工作於射洪中學,如今將進入耳順之年,亦將逝於射洪中學。還因為,從我已仙逝的老父,到我輩兄弟姊妹六人,以及我輩之子女,均或工作於斯,或生長於斯,或就讀於斯,家門中三代二十餘人,皆為“射中人”。我骨子裏,就有射洪中學的基因;我的血脈中,就流動著射洪中學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