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處世忍學(14)(3 / 3)

這位生前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之久,隻要跺一跺腳,大地就要顫三顫的女獨裁者,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死了之後會被踐踏到如此地步..不過這場劫難完全是慈禧自己窮奢極欲而造成的。根據她的貼身太監李蓮英後來的記錄,慈禧屍首入棺之前,棺底、棺頭、棺尾以及慈禧身上佩帶的珍寶不計其數,僅用於填補屍身與棺材的空隙而倒入的珍珠就足足有4升,紅、藍寶石2000多塊。據盜墓賊孫殿英說,棺蓋一打開,滿棺珍珠寶貝大放異彩,奪去了手電筒的亮光。慈禧口中含有一顆碩大的夜明珠,這顆珠子分開是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的時候透明無光,合攏時則透出一道碧綠的寒光,夜裏在百步內可以照見頭發。

試想一想,若是當初慈禧是個民女,她的欲望能有這麼大嗎?這種欲望是隨著她的權力的增加和一點點的滿足後而逐漸膨脹的。為官者獲得了一些滿足後,切記不要過分地追求欲望中所奢想的東西。

明代的嚴嵩是一個眾人皆知的大奸臣。在擔任相國的職務期間,和兒子嚴世蕃一起,賣官鬻爵,貪汙受賄,胃口越來越大。當他的罪行敗露,被抄家的時候,曾留下了一份記錄。這份長達數十頁的記錄,使我們知道一個人在蛻變後其貪欲會有多大,裏麵記載的金銀財寶不計其數,簡直是天文數字。儀以書畫為例,所藏的宋代木刻就達數十上百種以上,而每一種當時就值數百上千兩銀子。嚴嵩被抄家之後,曾向皇帝說:“還我一領青衫吧。”意思是說,讓我繼續作個普通的讀書人吧。嚴嵩少年的時候,勤學苦讀,清貧自守,詩文名滿天下。正是他不知滿足及越來越大的權力使他走上了腐化墮落的路途呀。所以,為官者應知足常樂,不要過分追求權力和金錢。

曾經有這麼一個人,他真心實意想作學術研究,也寫過幾部學術著作。但他寫的書,全國也找不到50個人買,而這50個人又是他的朋友,那是非送不可的。

當時,還很時興買賣書號。兩三千元,不算多,但是對於一個書生來說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還是不堪忍受的屈辱——自己不圖名不圖利寫高深的學術專著,不但沒有稿費,還要自己貼錢。有感於世道不平,他反複考慮後,毅然決定下海。

拚搏了兩年,賺了5萬元錢。本來,他的最初願望是賺個兩三萬元錢,足夠出兩三本書,以改善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然後洗手不幹,繼續從事孤寂的學術研究。然而,經商多少比寫書輕鬆,而且生意剛剛有了起色,前途光明,他又怎麼能撒手不幹呢?他想,不如幹脆再幹它幾年,弄得10萬20萬的,這一輩子就不用再考慮錢的事情了。等他真的有了10萬20萬之後,會不會又想50萬100萬呢?

這世界上多了一個生意人,多了一個暴發戶,可這樣的人多如牛毛。不過,少了一個學者。這對社會而言,的確是個損失。而這個損失確是因為欲望不加節製而造成的。

明代魏大中42歲中進士,隨即被授予官職,但不久便感到意興蕭然,準備歸隱。他想起了貧困時代同慈母嬌妻愛子享受天倫之樂,想起了與師父賽歌互答的歡樂場麵,慨然歎道:“試問權高金多者還知道這種快樂嗎?”

曆史上有許多達觀的人放棄了榮華富貴而去過恬淡的生活,甚至退隱山林,無拘無束,他們才是生活真諦的領悟者。正是他們知足常樂,才活得自在。

有的人,自己有了一套兩居室的住房,本來已經很不錯了,看到有人有3間的住室,他就不滿足了。

有一個人想到海南去,由於專業所限,不可能更換職業,他的工資在這個城市中算是中等,總的來說收入還是偏上等,可與南方的同學相比,差了一大截,於是心裏便很不平衡。但在南方從事同樣的工作,收入也隻是中等,錢是比北方多了,可是與當地人一比較,反差就會更大,於是他決定不去了。

人們往往從比較中獲得心理上的公平感或不公平感,滿意或不滿意,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隻想比上不足,而不想比下有餘,那你一定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從而厭倦目前的生活。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其心裏就會惡性循環,在無限追悔中度過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