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處世忍學(6)(3 / 3)

於是張公說:“我經常看見你們縣裏的人,很有錢而且急公好義,想請你替我向他們借。”於是拿出筆紙,一共寫了九個人的姓名,正好數量符合。所寫的這九個人,實際上都是武士。

劉相看了之後,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名單上所列出的九個人,一個個穿著華麗無比的衣服,像富貴人家的子弟一樣,手裏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後來到門口,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都拿來了,因為時問太緊迫,沒有湊足所要的數目,實在是對不起。”一邊說,一邊裝出哀求懇免的樣子。

聽說金子到了,兩位強盜又見這些人果然都像有錢人的樣子,高興不已地說:“張公真的不騙我們。”張縣令趁兩個強盜查看金子的空檔,急忙脫身,並大喊抓賊,九個武士一擁而上,兩個強盜猝不及防,其中一個來不及反應就被抓了,另一個自殺身亡。

張縣令不露聲色,從容鎮定,深藏不露地誘盜賊上當,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錢財,又擒獲了強盜。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之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子裏麵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其對自己的注視。

有一天,曹操約劉備人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當世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可都被曹操一一貶低。當時,曹操指出了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那麼,誰人能當之呢?”曹操說,隻有劉備與他才能稱之。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以後,竟然嚇得把匙箸也丟落在地上,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從容地俯身拾起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慌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應答是非常聰明的。

劉備深藏不露,在別人麵前不誇張、炫耀、吹牛、自大,裝聾作啞地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他的這種辦法令曹操很放心。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言語行為。因此,做官的人,氣焰是不能過於張揚的。

暗箭最易傷人

要做到深藏不露,還要匿壯顯弱,把自己的優勢藏起來,充分展示自己的短處、弱點,而使對方上當,放鬆警戒。“暗箭最易傷人”,躲在暗處,以裝糊塗來迷惑對方,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這樣需要很大的忍耐力,爭強好勝者是很難做到的。這需要先丟臉、先失敗,在經過了一番痛苦的忍耐後,才達到最後的成功。

隋朝大將賀若弼,準備攻取京口,先以老馬多不好使喚為借口,購買新船然後藏起來,又買破船50艘,放在港中。陳國人窺見到這些破船,就認為中原沒有好船。賀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軍隊交接班時,都必須集中到廣陵,並在廣陵大列旗幟,曠野支帳。陳國人以為隋國的大軍開來了,立即派出軍隊,做好戰鬥準備。過後知道並沒有此事,原來是江防人員交接班,就不再戒備了。這時,賀若弼又沿江漁獵,人馬喧噪,聲勢不小,陳國人以為對方是在打漁,仍然無動於衷。等到賀若弼的軍隊渡過了長江,陳國人始終沒有察覺,最後被打敗。

正是賀若弼不露聲色,展示了自己的短處,而使陳國人放鬆了警惕,一則保護了自己,二則在不防備的時候予以攻擊,最後取得了勝利。

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大總管裴行儉討伐突厥。起初幾次,朝廷派人送的餉糧都被敵人半路劫走,行儉大怒,心生一計,就偽裝300輛糧車,每輛車內埋伏壯士5人,各帶長刀和勁弩。300輛車都用老弱的兵駕著,又暗中派精兵跟蹤在後,車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來搶糧,老弱的士兵假裝逃生。於是突厥兵就把車趕到水草邊,解鞍牧馬。當他們正要從車中取糧食,壯士們突然從車中躍起,向敵兵衝去,跟蹤在後的精兵也衝殺了上去,突厥兵幾乎全被消滅。

裴行儉用的正是匿壯顯弱之計。

司馬懿裝病奪權是一則有名的故事,目的在於迷惑對方,使其放鬆戒備,然後暗中圖事,一旦時機成熟,便顯出本領來,這招確實很靈。

魏明帝時,曹爽和司馬懿同執朝政。司馬懿被升做太傅,其實是明升暗降,軍政大權落入曹爽家族。見此情景,司馬懿便假裝生病,閑居家中等待時機。

曹爽驕橫專權,不可一世,唯獨擔心司馬氏。正值李勝升任青州刺史,便叫他去司馬府辭行,實為探聽虛實。司馬懿明察實情,就摘掉帽子,散開頭發,擁被坐在床上,假裝重病,然後請李勝入見。

李勝拜見後,說:“一向不見太傅,誰想病到這般。現在小子調做青州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司馬懿假裝聽錯,答道:“並州靠近北方,務必要小心啊!”

李勝說:“我是往青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笑著說:“問我從並州來的?”

李勝於是大聲道:“是山東的青州。”

“是青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