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地方教育1(2 / 3)

(2)創新,在於內部澆鑄鋼筋水泥整體構架,高度不低於七樓層高(30米);外觀主要砌青色老磚勾白石灰粉線。

鍾樓選址地要高(具體高度以厘米計),基座要雄偉,樓的四麵下端約一人高以下,要嵌大青石石料,再於青石牆體各嵌大理石一塊,記錄捐建者、投資公司及個人等各地各界人士。陳列書法、繪畫的雕刻。

三、經費支持和投資規模

約需80萬元人民幣。

四、選址及規模

新開江中學足球場旁邊山坡頂虎形地上。占地約40平方米。

在家鄉古老的土地上,鍾樓象征現代科學民主的種子紮下深根、發芽了、開花了,90年來花開花落,結出了累累碩果。其深厚的科學民主傳統,植根於一代代學子心中,植根於開江大地,成為永恒。

附錄2:母校情結與報恩理念(朱大俊董事長談話記錄)

兩件圖樣已看了,確實很不錯。對於開中校園,它與鍾樓一樣,都是所需要的、必要的。但如果把我們的思維再提升一個高度,做出比較,也許會覺得——

1.惜時如金,對學生的學習鞭策效應是很好的,但顯而易見,它不可能在全開江60萬人心中及世世代代人中造成大影響,更不可能成為開江的地標性紀念建築,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將來成為重要文物保護建築了。也就是說,對公司來說,它的廣告效應畢竟有限,不具有鍾樓的永恒震撼力、心靈感召力和文化影響力。

2.對於一個經營規模已經不小的公司團隊,大手筆,大氣魄,對自身形象打造是必須要有的。計利應計天下利,留名當留萬世名。駿東公司塑造永恒的家鄉母校曆史紀念碑——這才是我們援建的最基本出發點,而絕不是其他。如果是為了其他,哪怕花小錢也不值得。這樣的紀念碑,必須是首先和“家鄉”、“母校”這些文化元素符號所標識的永恒事業聯係在一起,才真正成為永恒。當然不能說“惜時”就小氣了。

如果我們不搶先占住這個標誌性高點,那麼,最後鍾樓仍是會高高聳立在開中校園的,到那時候,我們會是一道高標識的最亮麗風景線嗎?難道我們是為省一點錢而選擇了“惜時”嗎?建鍾樓的確麻煩一些,可這個麻煩,不會是我們親手去經受吧。如果是建鍾樓,有人自告奮勇,守倒開中搞。

附錄3:“ 駿東之鍾 ” 創意設計文案

一、鍾樓外觀造型設計(請鑄造方聯係提供設計參考圖樣)

清末民初中西合璧建築風格為基調。

鍾樓主體建築外觀特色:外層以青磚勾白粉線,歐式高窗、拱券結構;配以小窗,增大洪鍾共鳴效果;樓頂飛簷翹角,塔式寶頂。

二、鑄鐵鍾的規格、外觀造型設計

主體造型:寶塔式造型;龍鈕(吊鉤用);荷葉裙邊型製。

主要圖案:龍鳳增輝;鯉魚跳龍門;大幅太陽雲水紋飾補白。

三、鍾名

“駿東之鍾”。

正麵文字:駿東之鍾 (隸書字);背麵文字:中華騰飛(隸書字)。

四 銘文 (楷書字)

開中母校 學府堂堂 庠序化新,風範泱泱

教育聖殿 鍾聲敲響 神聽和平,恢弘德廣

振興中華 潮流浩蕩 科學民主 旗幟高揚

瓦釜雷鳴 “文革”瘋狂 黃鍾大呂 今日重光

九十華誕 事業輝煌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駿東寄語 縈懷故鄉 厚德載物 歌詩弘揚

五 抬頭與署名(落款)

抬頭文字:開江中學母校九十周年慶典 (字號要大一些)

捐贈者:四川駿東集團公司(成都)

董事長 朱大俊

總經理 陳曆剛

副總經理 李明武 梁多多 魏革川 曹大力 劉小剛

2010年10月

鑄造師 彭州非遺傳人魏代烈

“和尚領”新衣所想到的

又到一年元旦時。新年新禧,給孩子穿新衣,是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的一道民俗風景,更添新年喜氣。

聽老一輩人回憶,過去時代,新年快到了,家庭生計哪怕再艱難,口攢肚挪也得給孩子們人均一件新衣。新衣,往往是不做領子的,戲稱“和尚領”衣服。如此裁奪,全在於節約布料。可別說,家庭有四五個孩子,節約出來的布料,正好可以再做一件新衣。當然仍舊是和尚領,而且是拿給最小孩子穿的。

這一幾乎被遺忘的農耕時代生活細節,如果說透露了貧窮是一個問題的話,那麼,當今很多人富起來了以後,如何做一名致富了的人,卻是一個難題。會掙錢但不會花錢,成了“幸福的煩惱”,困擾著人們。如此情景下,講述“和尚領”新衣故事,不也啟示我們所褒有的關愛之情和慷慨扶助之舉嗎!我們講述“和尚領”新衣,這一褒有勤儉持家傳統的生活細節,它不也是一個充滿人性化的細節嗎?一年到頭,穿新衣就這麼一次,不能讓孩子們在久久的盼望中失望。要是孩子們失望,當大人的心也不好受。

普安教育基金事業的宗旨和使命,跟“和尚領”新衣的精神內涵如出一脈:再窮也不可窮了孩子,再富也不可忘了窮的孩子。數十年來,基金會對本地區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予以獎勵資助,對本地區辛苦做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全體同仁一致認為,教育基金事業隻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對教育基金工作,隻能是堅守,不離不棄,而非淡化和減弱。

為此,必須繼續堅持理事會協商製度,堅持財務製度和財務公開製度,必須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慈善文化信念和心力,必須更好發揮公益事業的良好影響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作用。全體同仁及關心支持普安教育基金會的各界人士,我們深知,這份事業雖小,但意義非凡,影響力不小,我們很光榮地被看作是開江教育的一塊知名品牌。我們珍惜這一份來之不易的事業,維護著她的良好聲譽,期望與更廣大範圍的人們一道攜手同心,發揮“補綴新衣”的優良文化傳統,發揮教育基金事業的更大社會效應。

開江開江,開鑿三江。這是我們先輩創造和凝聚的本土文化精神之所在,也是我們世代開江人對幸福美好事業的堅毅追求之文化寄寓。“開江”的精神,也正是我們教育基金事業的精神。

祝頌你,新年新禧新天地!祝頌天下孩子,新年新禧穿新衣!

(本文係應約為家鄉普安教育基金會起草2012年新年賀信的部分文字)

一所小學的珍貴曆史文化遺產

——永興小學“萬柳風光”論

永興小學“萬柳風光”,是開江一地幾代教育工作者留給今天的一筆珍貴曆史文化遺產,內涵豐富而深厚,意義非凡,價值寶貴。

校園裏至今尚存的一列蒼蒼古柳,被敷以朱紅顏色的“宮牆萬仞”作為背景,裝飾著,襯托著,輝耀著,經陽光雨露飄灑而飄灑,曆春秋四時變化而變化,就那麼無言地美麗著,啟示著。

從明代開江進士趙鼇回鄉辦學,在校園栽種柳樹並進而題寫“萬柳書齋”,到後來提升為“萬柳風光”;清中葉邀請靈岩鄉土地坪名士秀才、川東著名書法家孫紹遠題寫“萬柳風光”,曆經數百年的文化打造,其錘煉、提升、凝聚、展示的漫長過程及其精深的文化情懷和頗富創意的藝術想象,概括出了讀書學習的一種詩美境界,一種高端的教育文化形態。

古人抓住“萬柳風光”來提煉教育主題,其本身更具人文教育的內涵,更具獨創特性和美學價值。其內涵層次:一是校園教育環境的美化、詩意化。這一方麵永興小學已做得很不錯,“萬柳”嘛。據說,過去一到柳絮飄飛落地,便總是積上厚厚一層,人們於是極富詩意地稱之為“春雪”。二是教學方式的人格化注重,把心靈滋潤、審美教育、精神培養納入人文教學活動中來,注重孩子心靈培育。聯合國提出教育的四個目標,首要一條是“學會做人”。兒童時代,更當其時。而做人,又是首在心靈真善美的培育。